帕萨特B5停产前,上海大众将速派引入国内,因此速派曾经有过进口身份,虽然时间很短暂,然而引入一台进口车并不是上海大众的目的,其真正目的是要将速派国产。快速的本土化研发已经是根植在上海大众骨子里的基因,而这个基因由来已久。

在帕萨特B5于2005年停产后,接着便推出了挂有大众车标的新B级车,这台车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帕萨特领驭,而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第一代斯柯达速派,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领域和进口速派有90%的相似度。伊斯坦布尔汽车设计师穆拉特古纳克负责设计领域的外观,它借鉴了帕萨特B6上的镀铬U型格栅,尾灯也没有沿用速派的造型,而是做了重新设计,但受限车身结构,领驭后门的三角窗融合在了车门上,这一点和速派一样,虽然是一款老车,但借助诸多细节,领驭却也呈现出了不少新鲜感,重要的是其风格不太像帕萨特B5那么严肃,而是更有亲和力。

通过这一变化,我们也看出上海大众开始将重心从商务市场转向私人市场,领驭的轴距和帕萨特B5没有变化,但空间依然是同级中最大的,内饰基本照搬了速派的设计。相同的时间点,一汽大众在生产最新的B6,也就是迈腾,而另一边上海大众却还在生产上一代B5。面对这样尴尬的事实,上海大众用自己的方式做了应对。要知道在帕萨特B5时代,国内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就是配置低,于是上海大众决定提升配置来增加竞争力。当时1.8T豪华版标配了氙气大灯,蓝牙电话,加热带记忆功能的电动座椅,四气囊,定速巡航,多功能方向盘。这一策略使得领域在雅阁、凯美瑞等对手面前配置不再是短板。

同时,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驾驶舒适性的偏好,领驭还采用了改良的减震器,前后减震筒直径更大,提高了零部件使用寿命和乘坐舒适性。此外,采用了WORLDDESIGN阀片系统实现了更精准的阻尼力调节。坦率的讲,领驭的整体性能确实不能和同时代的迈腾相比,然而诸多本土化改进却让他成了更适合国情的大众B级车。后来2009年,上海大众推出了新领驭通过借鉴顶级车型辉腾的设计以及部分小幅度的修改,进一步延续了PL45平台的生命。

2001年帕萨特B5改款,大众对大灯、尾灯做了重新设计,而比起这些无聊的修改,引入4.0升W8发动机才是最让人兴奋地。在直列或者V型发动机面前,这台W8发动机显得非常奇特,它的气缸排布形式不同于以往任何我们熟悉的类型,而是采用了四排汽缸类似于W型。所以第一个问题也就来了,原因很简单为了体积紧凑,传统的V8发动机两排气缸,每排四个气缸直线排布,这导致发动机很长,但W型发动机创新地采用了四排汽缸,四个气缸为大排,同时四个气缸交错排布,这样就尽可能缩短了发动机长度。实际上W8不光比V8短甚至比很多V6还要短。如此紧凑的体积让工程师可以更灵活地布置前后轴配重。W8发动机是由两个VR4发动机以72度夹角组成的,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大众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添加气缸来获得更大的发动机。依靠这种优雅而紧凑的解决方案开发辉腾的W12和布加迪的W16发动机都变得相对简单了,最大马力270米,最大扭矩370牛米,动力数据不如很多类似排量的V8发动机,很多V8发动机的最大马力基本都超过了300匹,不过这台W8发动机就不好吗?并不是,实际上这台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得到广泛好评,而且中低转速下扭距充沛,排气也可以发出让人喜欢的浑厚声浪。根据官方数据,配备六速手动挡的轿车版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5秒,采用五速自动变速箱的轿车版可以7.8秒破百,不过驾驶过W8的人都说最好选择自动挡,因为六速手动变速箱时比设计的不够好,起步需要油门和离合器做更细腻的配合才行。

当时帕萨特W8是世界上最便宜的8缸德系轿车,同样是8缸,他比其他豪华品牌便宜20%。然而实际上W8销量很糟糕,从上市到停产从未达到每年5000台的销量目标。至于为什么卖得不好,一位汽车记者这么说,我不确定W8的实力是否可以让买家有理由多花接近一倍的钱,这是一台不错的大众,但他想和宝马五系竞争还不合格。大多数的帕萨特买家都希望自己的支出不能太高昂,而W8的售价却一点都不便宜。显然,对于一台8缸车来说并不贵,但考虑到这是一台大众,却又让人感到高的有些难以接受。大众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来开发W8,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试水。大众凭借W8展示了技术实力,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进入高端制造商领域,其较高的价格也为日后辉腾和途锐的推出做了铺垫。

从W8开始,部分客户已经开始接受价格昂贵的大众汽车。在规划中,W8并不是一款长久的产品,在他的基础上衍生出W12和W16之后其使命就结束了,所以这款发动机的生产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不过也正因为昙花一现,所以帕萨特W8格外稀有,二手车也变得非常珍贵。从1996年投产到2005年停产,这款车依靠和奥迪A4相当的质量以及出色的底盘和动力配置,让它成功转化了一部分豪华品牌买家。同时,帕萨特B5也是平台共享和模块化生产战略的代表,在那个特殊时期为降低生产成本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从B6开始,帕萨特采用横置平台并一直沿用到今天,为的是大众和奥迪在定位上有更明显的区隔,这显然是在照顾奥迪的感受。所以我们为什么喜欢B5,原因可能就是其内在的这种独特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