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企要全部撤离?一旦退出中国市场谁吃亏?连锁反应引人深思


近段时间由于国际纷争,我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国外就有许多媒体传出要与我国“绝交”。其中德国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推测德国车企是否会全部撤离中国。

一些人就这篇文章发表了言论,认为应该撤出中国市场,但是这些人却没有考虑撤离后的后果。那么德国车企一旦撤离中国市场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谁吃得亏更大呢?

一、德国车企将要全部撤离?

德国媒体在不久之前发布了一篇有关汽车市场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德国汽车是否能离开中国市场。对于这篇文章德国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人认为,德国车企如果撤离中国市场的话,在短期内将会面临一段困顿的时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德国的汽车如今并没有太多的依赖中国市场,即便是所有车企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于是就有人呼吁,既然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不高,所以可以借此机会拜托中国市场,转向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市场。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

从实际来看,目前中国仍然是德国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凭借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为德国的车企创造了不菲的利润。从2019年德国车企公布的销售数据能够看到,德国汽车市场在中国的份额,占据全部份额的23.6%,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了520万辆。

中国的汽车市场对德国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目前来看全部撤离中国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如果德国的车企未来因为某些原因彻底撤离中国的话,对中国和德国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一旦撤离会造成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对德国的影响。如果这些德国车企真的离开中国市场的话,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利润将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还会对德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资金链断裂,建厂以及后续的投资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失业人群增多,相关产业受损。

目前德国在中国畅销的车辆有平价的大众汽车,还有高端系列的宝马、奥迪和保时捷等车辆。这些车企如果彻底撤离中国的话,不仅会失去大量的客户,在中国建设工厂所投入的资金,也会“竹篮打水”,白白丢掉。其丢失的市场份额,或许将会被竞品所占领。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车企一旦集体退出中国的话,我国的汽车市场也会造成影响。目前从国内的汽车市场来看,国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提升,但是仍然有60%的外资品牌占据市场。

这些外资汽车不仅为我国的GDP提高做出了贡献,还在国内建设了许多的工厂,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其相关的国内产业包括机械、橡胶、玻璃、电子、纺织、保险和金融等多种行业。一旦这些德国车企撤离,将会对这些行业造成冲击,提高我国失业率。

实际上,从未来德国车企的规划我们就能发现,德国车企未来将会继续与我国进行紧密的合作。德国未来在中国市场到底有何规划呢?

三、德国未来的发展规划

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明确表态,未来将会禁止燃油车的生产销售,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而这些车企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作出了规划。

大众集团就定制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从规划中我们能够看到,大众集团预计在2035年占据我国5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就在今年6月份,投资了150亿元在沈阳建设汽车工厂。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如果此时德国车企撤离中国的话,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许将会“易主”。因此德国车企退出中国并不现实。

结语

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于是就有许多外国媒体唱衰中国、唱衰中国企业。而这一切都无法抵挡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将会改变汽车行业的发展,如何布局转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就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德国车企不仅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反而会加强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这也证实了我国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那么你认为德国车企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