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在国内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许是因为合资品牌因为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崇洋媚外”的人也比较多,所以不论用料是否厚道、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短板,总会有人帮忙给合资品牌解释、怼人,而国产品牌一旦哪儿不如合资,就会被洗刷、攻击,如果公正的给产品打分的话,60分的合资车,国人会给它打90分,而90分的国产车,国人只会打60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产品牌依旧在艰难往上攀登,比如这车,刚上市时质疑声一片,如今终于稳坐销冠,车长5米,3.8秒破百,卖29.9万起!
这车就是上市了一段时间的极氪001,其实对于这车,我们还是有深刻的印象,车展上体验、到店试驾,总体感受相当不错,只是当时芯片算力不够导致车机较卡,被网友质疑连车机都优化不好,加上外观比较超前,导致网络评价两极分化。然而,真正试驾或者购买了极氪001的车主,对它的评价却相当认可,可以说这车完全就是靠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7月份交付超过5000辆,新收到大定订单超过10000辆,成为新能源中大型轿车的销量冠军。
对比市面上同级别或者同价位的竞品,极氪001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驾控品质相当优异,底盘功底让其他新势力品牌无可奈何。最近,极氪001又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一个是电动汽车漂移速度最快 207.996km/h,另一个是电动汽车绕桩最快 49.05s。第一个要求车辆迅速提速到160km/h的极速起漂,并且在50米的漂移距离内始终持续保持漂移角度大于30度,第二个要求车辆在60秒内于连续50个间距15.2米的标记物之间持续进行快速重心切换,关键是创造这两个纪录的极氪001,并不是4米6左右的紧凑型车尺寸,而是一辆轴距超过3米,车长5米、重达2.3吨的大块头。
其实即便不是打破这两项世界纪录,极氪001在驾控方面的底子都足以让车主满意。首先是性能方面,这车的加速相当快,双电机四驱版拥有两台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可高达16500r/min,比常规的异步+同步电机方案性能效率更高,综合最大功率达到了400Kw和768N·m,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要3.8秒,实测也能基本控制在3.8-3.9秒之间,极速超过200km/h,没有虚标,时速百公里刹停距离也只要34.5米,可谓加速快、刹得快。至于入门长续航版则搭载了200kw、384N·m的后置后驱电机,破百时间也只要不到6.9,已经达到了50万来万的BBA中大型轿车高配版性能,同时其100kWh的大电池组可以实现712km的超长续航,即便是电池最小的版本,也有86kWh,在同级也属较大容量。
操控部分,极氪001从设计之初就坚持前后50:50的配重比,这在纯电动车领域难度不小,配上可变转向比转向器、5.9米的最小转弯半径,让低速挪车非常轻松,高速变线足够稳定。全系搭载世界一流的马牌PC6或固特异Eagle F1 AS3轮胎,是运动性能较为出色的全天候轮胎,抓地力非常强大,最大侧向G值可达0.91,麋鹿测试成绩高达82公里/小时。如果是选择的双电机版本,还配备了驱动力矩分配系统和扭矩矢量分配制动系统,加上低重心的优势,操控极限非常高。
购买纯电动车的用户,大部分还是为了通勤代步,舒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一般一款车的底盘硬件素质,通常在悬架结构和用料上就能看出,百万级豪华轿车通常采用铝制前双叉臂,普通中型车则是五连杆铝合金前悬,再次一点就是麦弗逊悬架,作为仅29.99万的极氪001,却标配了前双叉臂虚拟双球头悬架+后集成多连杆的全铝悬架,还可选装空气悬架,搭配CCD电磁减振系统,一个解决大波浪颠簸,一个解决小坑快速回弹,堪称软硬兼备,厚道的车身结构还带来了40,000N·m/deg的整车扭转刚度,行驶过程中更有整体性,还能减少大量零部件的异响,这些才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所在。
如果说极氪001的颜值,可能还有人不太喜欢,但要说它的前卫、回头率,基本可以稳进50万以内前三,毕竟5米车长、3米轴距的车不算少,但车宽2米的轿车,确实太少了,加上还有无框车门和猎装轿跑尾门设计,非常得年轻人的喜爱。细节上,前后大灯模组非常精致,侧面21英寸的大轮毂与车身比例恰到好处,门框接缝的工艺较为均匀,零部件的装配完全不输BBA等豪华品牌,这也是新势力品牌很难快速做好的装配工艺和品控。
内饰方面,极氪001的内部设计非常舒展,非对称的中控台设计更多服务于车主,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的尺寸虽然不如其他车型那么夸张,但是现实效果非常细腻,如今又换上了高通8155芯片,车机流畅度大幅提升。材质上,不论是中控台还是车门板,都有大量的Nappa真皮、双色缝线,前排一体式运动座椅不仅视觉效果好,舒适度也很高。后排宽敞的空间完全可以取代BBA的中大型行政轿车,如果需要搬运大件物品,掀背尾门加可放倒的后排座椅靠背足以提供轿车中的最强扩展性。
整体来看,作为中大型轿车的极氪001,起步价29.9万,不论是性能、续航、外观、内饰、用料、空间还是操控,比另外两款才上市的新势力中大型轿车要更加均衡,而后两者起步价分别高达45.8万和36.88万,看来新能源还是传统车企更有实力,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