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平均一天赚三千多万的长城汽车,为何还有人不看好?


#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一天赚他个3000万,夸不夸张?

三天多就能完成“小目标”确实显得很夸张,不过这只是营收的数据,并不是净利润;这是按照长城汽车近期的财报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但不论是什么数据,它看起来也是很不错的吧。而且财报中显示的净利润和单车净利润确实挺不错,甚至于单车净利润比销量冠军比亚迪还要高,这样的长城汽车为何还不被看好呢?似乎有些奇怪吧。

销量下滑伴随收入增长,理论上这是一个好现象。

能说明的是长城汽车的产品定位提升,不再依靠“薄利多销”的模式。

可是具体到长城汽车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撑品牌并非高端品牌,而是主力车型都在15万以内的哈弗;其次是长城皮卡,坦克越野车,欧拉和魏牌。整个长城汽车阵营里售价超过20万的车,其销量占比似乎不足15%;那么这就说明了长城汽车的主力品牌的主流车,其单纯利润率是相当高的。

作为新销冠的比亚迪,其20万以上的车辆超过25%,单车利润率还没有长城汽车大。

这一正一反的两组数据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结果是比亚迪的十月销量超过22万辆(乘商用车总量/乘用车21.7万辆),销量是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的两倍!貌似市场还是更喜欢这种车辆定位高但单车利润低的车。这并不难理解,价格高则定位高,车辆定位高则品牌定位高,谁不喜欢中高端车呢?而在都是中高单车的前提下,利润空间小的车,其制造成本的投入显然更多;这些车带来的直观感受必然是更具豪华感,配置更丰富,用料标准更高,或者具备更强悍的性能。

反之,车辆的品质则会理所当然地低一些。

哈弗品牌似乎印证了这个结论,哈弗赤兔和初恋两台SUV先后出现漆面起泡和开裂,近期连哈弗H6都出现了相同问题的集中投诉。

赤兔、初恋、酷狗、哈弗H6等车的1.5T版本,竟然还有使用老旧的4G15-1.5T(进气歧管喷油)发动机的选项,可是这些车的价格都不低,门槛都是超过十万的吧;所以这些车的利润空间才能大一些吧,只是车辆也失去了性能和能耗的优势。

在友商把插电混动和增程SUV的消费门槛拉低到13万级别的时候,哈弗还在推出13-17万区间的油电混合车,油电混合(HEV)只是插电混动或增程汽车的一项功能而已,缺少了最重要的纯电动驾驶能力;但也省下了高成本的大容量动力电池组和充电模块的硬件投入,然而消费者是眼明心亮的,哪种好、哪种差,销量就能说明问题。虽说哈弗H6也推出了插电混动版本,可是价格还是略高于同级竞品。

综上所述,长城汽车的单车利润大并不是依靠高端车的热销而实现,目前看来更像是压缩主流车的制造成本来提升“钞能力”;这可不是个理想的方案,因其势必会让主流车的竞争力一步步的下探,届时单车利润再大,没有了销量又能如何呢?

这就是逐渐成为“利润奶牛”的长城汽车不被看好的原因,长城汽车小看了今天的汽车市场用户了。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