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变资源大国?日本出手抢夺电动车王者地位,从6000米海底采稀土


日本是汽车制造业大国,自从燃油车技术被日本人吃透之后,日系汽车的产量和出口量已经连续几十年位居世界第一,出口占比最高时曾占据世界汽车出口量的51%。

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本汽车产业体会到了寒冬的滋味,而中国汽车产业则借助新能源的东风实现了快速崛起,并逐渐逼近日本。

2021年,日本虽然以382万辆的汽车出口量保持世界第一,但中国也以201万辆的成绩位居三甲之列,而今年仅前11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98万辆,不出意外,明年中国就有可能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意义重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显示出日本汽车工业的逐渐落寞。中国汽车行业虽然势如破竹,但日本作为老牌产业重镇,其技术积累依然不容小觑,不管是锂电池还是电动车,有不少技术依然掌握在日本企业的手中。

日本电动车之所以遭遇目前的尴尬,除了不少龙头企业对氢能源的开发过于激进之外,缺乏相关的资源,才是日本在电动汽车产业上徘徊不前的关键。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日本只能从资源上寻找突破口,努力赶上这波电动汽车的热潮。

稀土被称作是万能之土,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甚至是电子制造等领域皆有用武之地,是不折不扣的战略矿产资源。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产量一度占据全球的60%以上。不管是日本、美国还是欧洲,曾经对中国稀土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而日本由于国土小小,资源匮乏,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不光是稀土,日本的资源有60%都来自中国。

而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进口,日本将从后年开始,在东京湾南部的小岛附近开采稀土,用来生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座名为南鸟岛的岛屿,位于东京湾以南1900公里的一处,该地区6000米深处的海底被发现有富含稀土的泥浆,储存量超过16000万吨,据说能够供应全世界使用数百年。

在6000米深的海底开采资源的技术,并非人人都有,日本为了开采稀土还特别进行了技术攻关。今年8月份,日本专家在2500米左右的海底抽取资源成功,如果研究进展顺利,在2024年就有可能完成在6000米深的海底开采资源的计划。

为什么日本放着进口稀土不用,偏要舍近求远在海底寻找呢?原来,根据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日本政府打算摆脱对特定国家的过度依赖,而稀土供应就是其中的重点。

但这种想法非常不切实际,日本开采稀土资源是为了制造电池以及芯片等产品,即便他们能够克服在海底开采的难题,这样的稀土资源成本也会非常高,使得日本制造的电池和电动车先天处于成本高昂的不利境地。

而且日本公司放着研究了几十年的氢能不用,回过头再来研究曾经不愿涉足的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一种失败,也意味着日本将从汽车行业的领导者,逐步沦为追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