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冬天,也是一部分“造车新势力”品牌们遇到的寒冬。先有威马CEO发布全员公开信称降薪应对资金压力,又有高调宣布进入造车行业的恒大,旗下首款新车恒驰5问题频发、恒大本身也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游家,旗下首款车型自游家NV赚足眼球,却突然发布公开信称短期内无法交付,将全额退款+提供赠品,“我们期待的美好旅程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这意味着不少较晚进入市场的二线新势力品牌,开始面临危急存亡之秋。

今天我们来将目光放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这里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也是特斯拉的老家。因此在这片看上去不缺机遇和财富的土地上,肯定少不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参与者。然而,能叫得上名字的新势力品牌除了特斯拉,好像大多数读者一时间也想不出几个。这其中就有从特斯拉“脱离出来”的Lucid、专注SUV制造的Rivian。跟前面提到的自游家、威马们相似的是,它们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

说起Lucid,它的前世今生还挺有意思的。2007年,两位分别从特斯拉和甲骨文离职的华人高管谢佳鹏(Bernard Tse)和温世铭(Sam Weng),创立了Lucid的前身Atieva,当时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电动车的三电系统研发。时间来到2016年,公司改成现在这个名字,并开始向着新能源车这片蓝海“扬帆起航”。Lucid 翻译过来就是“清楚、明确、透明”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Lucid约半数的工程师都来自特斯拉。

按照Lucid的计划,他们要占据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并认为特斯拉创新有余、豪华不足。该品牌的首款车型Lucid Air于2016年12月正式亮相,在当年可是光环不少:100kWh电池组、最大功率1013马力、2.5s百公里加速、风阻系数时年量产车中最低,仅0.21Cd……也难怪,他们表示特斯拉并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后来的剧情,也许大家能猜到一部分了,就是资金不足。尽管从2013年起,Lucid先后获得过来自硅谷风投公司Venrock、北汽、贾跃亭个人名义乃至沙特王储等多方面或多或少的股权,且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可现在呢?每股价格仅为约10美元,市值更是蒸发了一半,仅为170亿美元。早些时候,马斯克更是在推特上暗示,Lucid可能即将倒闭。

另外一家“造车新势力”Rivian,创办于2009年的美国加州。创始人斯卡林本想跟随特斯拉的脚印,从电动跑车开始做起,但后来发现电动跑车“没有足够的利润,且应对环保层面上无实际意义”,便将主力放在美国人最喜欢的皮卡和硬派SUV身上。2018年,品牌旗下的首批车型闪亮登场:皮卡车型R1T和SUV车型R1S。

初看外观,可能有的读者能够看得出来,两年后亮相的电动悍马在造型上多少借鉴了它的影子。两车共用同一平台,给每个轮子都装上电机,并提供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续航方面,通过组装不同电池可实现370-660公里不等的续航里程。

看到这里,不但没察觉到什么异样,甚至还会觉得Rivian的发展路程顺风顺水。2021年,该公司作为一家电动车初创企业上市,一度凭借15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如果对这个“第三”没有概念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前两名是特斯拉和丰田、第四五名分别是通用和福特就行了。然而流星划过总是短暂的,一年之后Rivian的市值已经暴跌八成,同样被产能、品控、资金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品牌共生产14317辆车,距离年产2.5万辆的KPI距离不小;且在今年10月份,Rivian的工程师发现车辆转向系统内的零件出现问题,召回了1.3万辆汽车——这几乎相当于他们目前已经下线的车辆总和!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没错,但是放眼当前的中国和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不难发现玩得转新能源的“新势力”车企终究只剩少数。强如特斯拉,也是在成立17年之后的2020财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至于国内新势力头部车企蔚小理们,烧钱之路还未止步,距离扭亏为盈还有好一段路要走。而随着汽车行业的演进,后续再有新势力想要突围,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对于当前海内外造车新势力面临的环境,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