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2023年车市第一个也是第一大话题,无疑是特斯拉的全球大降价和市值缩水。
伴随特斯拉话题的则是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和价格同步上涨。
这一跌一涨看似是对比亚迪的利好,然而比亚迪的2023年必然会很难熬;因为比亚迪将四面楚歌,其中最大的压力将会是美国及其盟友对比亚迪的制裁。说白了就是美国要对比亚迪“下黑手”了,只是有一点看似很难理解,如果要对比亚迪下黑手的话,此时的美国难道不应该力捧特斯拉,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封神吗?可是现实情况却是美国在压制特斯拉。
美国压制特斯拉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是有先例的。
特斯拉在美国被打压导致马斯克的接连减持,华尔街巨头对特斯拉的唱空也导致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可是华尔街的巨头们却在不断的增持特斯拉,比如黑石、摩根、先锋、道富、普信等等,预计在本年里的华尔街巨头们将掌控特斯拉一半的股份。
一手唱空一手增持。
这是华尔街大亨们的惯用伎俩,不过背后的原因不会这么浅显。
归根究底还是特斯拉本身存在问题,这里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马斯克的问题,其除汽车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过于敏感;另一个因素则是特斯拉并无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从美国的角度宏观分析的话,特斯拉对于美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并不能起到贡献。
美国现在缺少的不是特斯拉这种网红企业,而是汽车产业链的重构,需要做的是打造一批环绕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企业;从基础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到电动机和电控单元的研发、生产和配套。特斯拉的思路与其背道而驰,所以美国对特斯拉的压制是有其道理的;只不过最终结果还会逆转,只是届时的特斯拉还姓不姓马就不说了,华尔街的大亨们只是利用这个模式和规律来捞金而已,但这些操作也推动了美国的战略规划的推进。
其实苹果公司就是特斯拉的先例,苹果公司也遭遇了华尔街的集体唱空,同时也面对着华尔街巨头们的抢筹;其中巴菲特最厉害,在苹果公司被压制的过程中其一直在增持,两年后的巴菲特又在高位减持,这一轮的操作让巴菲特收割了苹果公司500多亿美元。
美国、苹果和华为的故事还历历在目,昨天的华为就是今天的比亚迪,不过比亚迪对于美国而言会更难对付。
美国对于华为所谓的“制裁”无非是对华为5G技术的忌惮,华为的5G技术不仅在一般理解的科技和通信领域超越了美国和欧洲诸国,更关键的是该技术可以在军事和尖端科技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5G技术可以让华为改变一个大的格局,也可以帮助中国改变很多;所以美国才会用如此极端恶劣的手段对付华为,那么美国则必然会用更极端的手段对付比亚迪。
为什么呢?
因为比亚迪拥有的不仅是研发能力,而是具备产研服一体化的完善产业链。
特斯拉没有改变汽车格局的能力但是比亚迪有,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依靠日本松下、韩国LG新能源以及中国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同步电机也来自中国企业,芯片供应商诸多,一般理解的电控是来自德国英飞凌。可是比亚迪的有自主研发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和其他电池技术储备,还有自主研发的各类型电动机,以及车规级和非车规级芯片,甚至网传比亚迪还在搞一些尖端芯片技术的研究;而且比亚迪还有内燃机和变速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具备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再到轨道交通的研发生产能力。
比亚迪不仅是一家汽车企业,更是一个汽车产业链的缩影;比亚迪具备的不仅是一种车型的定位权限和车辆的定价权限,更具备指引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
国内汽车电动化的推动速度之所以能如此之快,比亚迪是功不可没的。
而现在的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的汽车工业体系还是围绕着燃油车,其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链已经很难以谈变,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动的还都是欧美日韩的金融巨头和政客的利益。可是燃油车面对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竞争力落后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一旦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卖到欧美,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都将迎来巨变,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强国的美国将承受很大的损失。
汽车产业是包括中国等工业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习惯性在中国汽车市场捞金的美国怎能容许逆转?所以比亚迪在2023年注定要面对极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将会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制裁,比亚迪等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出海可能会障碍重重。
但是在有了华为这个先例之后,比亚迪也会做好预案。
美国在三电基础产业链体系还不够完善之前也不会对比亚迪动手,除非比亚迪再拿出一些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新技术;有人说现在的比亚迪在技术方面有些“挤牙膏”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和自我保护。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