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也是在内地市场销量上能够击败特斯拉的唯一一家国产车企。搭乘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代风口,比亚迪俨然已经成长为了一家世界级的车企。
如今比亚迪在日本市场上竟然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原因在于比亚迪在日本出售的电动大巴产品上检测出了一类致癌物,这一消息也得到了比亚迪日本法人的承认,对于比亚迪来说这个坏消息的影响有多大呢?
一、 致癌物质
比亚迪位于日本横滨的法人单位承认在日本销售的5款纯电动客车产品中使用了包含六价铬的溶剂。这种产品主要用于电镀工艺,保护螺母、螺栓等汽车零部件不生锈。必须指出的是,六价铬是一类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
我国工信部于2015年公布了《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明确规定六价铬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0.1%。对六价铬的质量分数情况进行限制也见诸于各国的法律法规之中。
对此比亚迪方面也进行了回复,称比亚迪在日本投入运营的电动客车中虽然含有六价铬,但产品的使用、维修不会对乘客、维修人员造成伤害。车辆报废以后,将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话虽如此,但这起事件曝光以后对于比亚迪后续在日本市场的拓展来说肯定会起到负面影响。
这起事件对比亚迪到底造成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二、 负面影响
最直观的莫过于项目的搁浅,据悉比亚迪和日本汽车厂商日野汽车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小型电动巴士项目。这起事件被曝光以后,这项合作也遭遇到了终止。
虽然日本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严禁采用六价铬进行生产,但日本汽车行业的自律组织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却在2008年1月起就进行了“一刀切”,全面禁止六价铬的使用。也就是说比亚迪虽然没有违法,但却违反了日本汽车行业自律规则。
日本的行业自律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具备很强的影响力,如果违背了的话会严重影响车企的市场信誉。虽然比亚迪不是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成员,但合作伙伴日野汽车却是成员之一,对于日野汽车来说此次事件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从比亚迪的股价来看,2月23日至2月24日,比亚迪股价的跌幅为1.71%。但考虑到进入2月份以后,比亚迪的股价持续处于下跌通道。因此不排除此事件对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至于后续股价走势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为了及时挽回声誉,尽量将公司的损失拉到最低,比亚迪方面也公布了最新的方案,以后在日本上市的电动巴士将不再使用六价铬。包括2023年底即将上市的J6、K8两款产品。
对于一家规模如此庞大的车企来说,比亚迪不可能不知道日本国内的规则,为什么还是要坚持使用六价铬呢?
三、 令人深思的原因
六价铬溶剂并非没有替代品,三价铬就是替代品。三价铬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只不过在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才能完成附着,因此使用三价铬的成本要高于六价铬!这背后的原因呼之欲出,却又引起了国人的深思。
说到底还是成本的问题,这也揭露出了比亚迪的短板,尽管发展到目前,比亚迪还是只能依靠价格优势来开拓市场。任何会拉高产品成本的因素都是公司所没有办法承受的,本质上还是反应出了比亚迪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的缺乏,难以形成忠实的消费者群体,一旦价格失去优势,就意味着失去了市场。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件事情可大可小,需要尽快的处理掉。因为国内的消费者会发出疑问,既然比亚迪在严格禁用六价铬的日本都使用了这项产品,国内会不会使用呢?目前只在客车上被曝光,那乘用车上会不会也使用了这项产品呢?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在问这些问题的话,比亚迪的大麻烦才会真正开始。
总结
在国内和日本遭到禁用的六价铬被比亚迪用到了日本的电动大巴产品上,这是一个成熟企业所不应该犯的幼稚错误。目前对比亚迪的危机公关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这股风潮蔓延到国内的话,比亚迪的大麻烦就要来临了。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