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去某新势力交流,说“合资 5 年内必垮”,结果台下的新势力员工还大惊失色。
今天看马逆的视频,有一句「新保守主义」说的真是太正确了,太多人无法从信息中判断社会变化的幅度了。
首先,新势力和 BYD 这种彻底转身的国产品牌,把车型小更新的速度拉到 1 年,大更新速度拉到 3 年以内。
这就严重冲击了 2-3 年中期改款,5-10 年大改款的合资产品换代逻辑。
工业化就是这样,你可以从快堕落成慢,但是很难从慢加速成快。
因为公司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分公司,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高福利、低工作量的人,怎么可能跟我们一样 996?
如果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很难团结他们加速内部改革;不,甚至外部矛盾都无法激发内部团结,因为他们可以辞职,可以跑路......
更有甚者,解决不了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例如大众干掉了迪斯......
996 是不好,但我们已经无法通过对外掠夺完成原始积累了;我觉得现在就是赌:我们能不能在人口等社会矛盾爆发前,灭掉他们轻松的高福利工业。
然后这种组织上的问题,必然产生产品、市场、营销等问题。
产品上,日本人基本完了——纯电和插电混动是一个都不愿意好好做,就等死。
bZ4X这种产品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极为恐怖的:
丰田内部各种妥协开发出来的车型, 以为好歹能仗着品牌价值割点韭菜;没想到居然在中国市场走不过一回合就被斩杀,刚投产就暴跌,然后停产甩卖库存......
丰田章男直接走人,甭管是背锅还是让人背锅,丰田的下一代纯电平台都得 2026 年了;2026......我自己都无法想象,那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发展成什么样?
本田、日产之类的二线,马自达之类的三线,已经陷入了无钱搞新技术开发的恶性循环,更为拉胯;他们甚至交不出来一份合格的 EV/PHEV 产品规划,这怎么打?
德系稍微好点,至少他们还在转型纯电 EV;但是因为欧盟禁售内燃机的法案,PHEV 插混是彻底废了。
可是你 EV 就打得过中国了?
且不说三电产业链都在中国,智能化老欧洲更是没戏啊——电脑、手机、互联网、OS......这些产业你一个都不沾边,怎么做智能化?
也就是说:
- 德系、日系,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不会搞下一代燃油平台了。
- 德系、日系,未来在中国范围内没有合格的 PHEV 车型。
- 日系,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合格的 EV 车型。
- 德系,未来或许有全球范围内合格的 EV 车型;但是在中国,产品力还是被吊打。
产品占位全给国产让出来了,这不就完了?
产品层面,现金奶牛燃油车丧失了有序更迭,现有市场不断被国产新能源,特别是 PHEV 插混鲸吞;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限制中国分部的本地化能力,只会跟中资合作企业玩官僚主义、办公室扯皮,过于原教旨主义推动“全球车型”,丧失了跟国产新能源的对抗能力。
渠道层面,4S 经销商模式不愿意改革;偶尔的直营化 or 强管控努力,也被烂产品搞死了。
营销层面,国产新能源有产品力自来水+民族主义情绪双重加持。
......
合资快速崩塌是必然的,只不过新能源政策点燃了这种模式的火药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