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跳楼式降价,无异于饮鸠止渴


就在几天前,东风集团的一系列汽车降价优惠的海报,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东风集团的一系列大幅度降价优惠,不仅仅振动了湖北的汽车圈,也引起了国内车圈的大地震。

最令我震惊的是,豪车三巨头BBA也罕见下场:宝马X3优惠6万,3系全线优惠5万起......当BBA也绷不住开始降价的时候,我似乎更加坚定了自己“电车衷粉”的选择,并觉得,此次集体降价潮,更像是燃油车们的饮鸠止渴。

在油车降价如此疯狂的现在,我之所以坚定选择电车,主要还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不想被当韭菜。一直以来BBA在国内都环绕着无数光环,但实际上BBA已经在中国割了二十多年的韭菜:在中国销售的版本不但比海外同款减配很多,价格还贵好几万,毛利巨高无比,单车利润近9800欧元!所以,即使这时候BBA有了小幅度的降价,但是整体上性价比也非常弱,在这时候花钱买BBA油车,其实还是在交智商税。

其次,燃油车的产品力完败给电车。最直观来说,很多电动车的标配是燃油车的高配。普通消费者只需要花一台家用汽车的价格,就能够享受百万超跑的加速性能。花更少的钱,却能有一样的驾驶体验,为什么不直接买电车呢?还有电动汽车带来的智能体验,像辅助驾驶功能和OTA升级,这在燃油车时代根本不敢想象。

再者,在服务方面,国产智能电动车品牌也更重视用户。比如,蔚来一直以来打造的“用户生态系统”,蔚来车主可通过NIO Power终端或NIO官方APP查询附近充电站的位置与充电规划,以及其他车辆方面的资讯。NIO House还提供会员制度与活动社交等业务这种看似逼近“内卷式”的服务,和以前燃油车的“摆烂式”的售后服务相比,带给我这个车主的感受,好的不是一点点。

所以,这次燃油车们的集体降价,我始终认为是属于“自杀”,奢望靠着降价抢占电车市场份额,祈望汽车消费结构能够峰回路转,大体上是一场无用的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