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2017年12月7日和2018年2月8日,北京市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限购措施的通告》《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之后,北京市首次对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进行调整。 “北京版限购”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变化,那就是汽车行业正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从产品竞争向服务竞争、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从单一市场向多领域市场拓展。“北京版限购”是否会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北京版限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中国的汽车限购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引导汽车限购向引导汽车流通转型”、“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等多项政策。 2013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出台了限购政策。此后,“北京版限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早在2012年8月,北京市政府就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停放服务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提出对非营运小客车实施尾号限行政策,对营运小客车实施区域限行政策,并规定以车牌摇号方式取得的指标只能用于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不得用于营业性客车额度登记。 限购汽车政策已经实行6年之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内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销分别完成259.2万辆和25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3%和1.0%,同比分别增长11.0%和2.7%。尽管比去年同期仍有4%左右的增幅,但相对于2009年全年销量接近1500万辆的水平而言,已是大幅下降。 专家认为,今年汽车市场销量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下行周期。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购车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此外,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汽车行业正进入“新四化”发展阶段。从产品竞争到服务竞争、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从单一市场到多领域市场拓展。汽车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在中国已经开启。

在中国,汽车限购政策可以说是最早实施的汽车市场政策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第一次尝试限购,从1994年开始实施至今。经过20年的政策变化,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城市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一家一辆车”的出行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汽车限购的政策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一线城市,汽车限购政策对于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在三四线城市,汽车限购政策反而会限制当地居民使用新能源汽车,对于他们来说,电动汽车显然会更合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北京本次制定“北京版限购”征求意见稿,也可以看作是对此前政策的一种调整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