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花50年也造不出日本发动机?马斯克:中国车企最值得尊重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了世界上首列三轮汽车奔驰1号,由此开启了汽车工业时代。1889年,法国人让·皮埃尔·标致和莱昂·塞波莱共同研制了世界上首列“标致”汽车,开启了法国汽车工业时代。1893年,美国人查尔斯·杜里埃与弗兰克·杜里埃两兄弟造出了美国第一列汽车,开启了美国的汽车历史。

相比之下,日本第一列汽车直到1907年才诞生,比起德国晚了足足的21年,可以说面对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汽车制造行业只能算是后起之秀,故而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只能靠逆向研发学习这些国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然而,很快日本汽车制造就青出于蓝了,在发动机技术方面更是引领全球。

就拿发动机热效率来说吧,排在第一名的日本马自达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8%,第二名是日本丰田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1%,第三名是日本本田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6%,可以说在发动机热效率这一方面,日本发动机是傲视群雄的存在,故而当初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之时,大部分中国车企购买的都是日本发动机。

当然,发动机技术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不可能一直购买日本发动机,于是我们决定逆向研发日本发动机技术,就像当初日本逆向研发欧美发动机技术一样。然而,日本车企在发动机技术方面设置了多重阻碍,以至于中国车企拆解了多台发动机,但取得的成效几乎为零,于是日本媒体嘲讽道:“就算把图纸给中国,他们50年也造不出日本发动机。”

当然,中华民族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虽然日本车企设置了重重阻碍,但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中国车企还是造出了自己的发动机,并且在某些方面更甚于日本发动机。比如奇瑞汽车自研的鲲鹏发动机,就凭借着经济、稳定、高质等特性,不仅成为了奇瑞汽车的支柱,也反向出口到了日本川崎重工,为国人挣足了面子。

另外,长安汽车自研的蓝鲸新一代发动机,不仅各项参数十分优秀,并且还有着“劲、静、净”的特点。在2020年12月的时候,长安自研蓝鲸新一代1.5T发动机,更是凭借着259小时46分45秒的好成绩,成功拿下高负荷长时间连续运行吉尼斯记录,一举惊艳了世界各国汽车人,为国人挣足了面子。

当然,中国汽车发展至今,更让世界各国震惊的,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惊人的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也一举攀升到了25.6%,再次拿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宝座。同时,这也是中国连续8次拿下此殊荣了。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助力。早在2003年的时候,比亚迪汽车就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领先,时至今日比亚迪汽车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了。当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不止比亚迪一家,我们还有埃安、理想、哪吒、飞凡等一系列新能源车企,它们推出了一款又一款新车,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这不,前不久上汽集团飞凡汽车就推出了一款新车飞凡F7,凭借着车电分离购买、换电技术、以及出色的外观、豪华的内饰、高端智能、大空间以及长续航赢得了众人的青睐,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王国又一力作。那么,它的具体表现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外观上。飞凡F7采用了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为封闭式设计,不过在底部保留了进气格栅,再加上犀利的“羽毛”装大灯,低趴的造型,整体显得非常前卫。再加上简约的车身流线,小溜背造型,运动感和高级感十足。

其次,内饰上。飞凡F7整体采用了简约风,通过豪华三联屏将机械按键收纳于一体,不仅美观而且科技感很强。另外,全新升级的“飞凡巴赫座舱”,带来的驾乘舒适感更加强烈,基于人体工程学打造的座椅,可以大幅度缓解长途乘坐带来的不适感。

再次,智能上。飞凡F7搭载了RISING OS智能系统,以及高通骁龙旗舰级车规芯片8155,人机交互更加顺畅,无论是操作还是语音下达指令,系统都能快速响应。另外,在31个感知设备加持下,新车辅助驾驶系统也更智能。

再次,空间上。飞凡F7车长5米,轴距3米,即便是和C级车相比也不落后,故而前后排乘坐都非常舒适。并且,新车后备箱尺寸也达到了466L,可以无压力地放置2个大号和1个中号行李箱,对于一家五口出游都非常友好。

最后,续航上。飞凡F7最大续航可达666km,这比起很多油车都不遑多让。另外,新车还支持换电技术,仅需2.5分钟就可以实现馈电变满电,这大大节省了充电时间,也让用户彻底远离了充电和续航焦虑。

此外,飞凡F7还推出了车电分离购买模式,原本起售价为20~30万元的豪华电动汽车,如今只需要14.59万元即可拿下,可以说用A级车的价钱,享受到了C级车的豪华,自然吸引到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最后我想说,没有发动机的负累,中国车企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取得了大量技术领先优势,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又一张产业名片。正因为如此,连美国特斯拉掌舵人马斯克都发出了赞叹:“能够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脱颖而出,中国车企最值得尊重,同时中国车企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存在。”

当然,马斯克此言有些低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事实上中国比亚迪销量已经反超了特斯拉,并且还在高速发展着,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亚迪已经超越了特斯拉。当然,特斯拉还是不可小觑,毕竟利润率更高,品牌定位更高,值得我们学习。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继续发展,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优势将越来越大,超过特斯拉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