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比亚迪一路狂飙,会超越特斯拉吗?


10月2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发表文章称,“你看到他们的车了吗?” 埃隆·马斯克突然大笑起来。2011年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当记者提到中国比亚迪是特斯拉的潜在竞争对手时,他做出了这样的反应。公开嘲笑比亚迪,说他们不是竞争对手。

12年后的今年,马斯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今年1月公布业绩时,当被问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时,马斯克回答说:“中国的某家公司。”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认为是指比亚迪。他也纠正了过去对比亚迪的嘲讽。今年5月,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嘲笑比亚迪的采访)是几年前的事了。他们的车最近很有竞争力”。

正如马斯克将比亚迪视为令人刮目相看的竞争对手一样,最近比亚迪一路狂飙,撼动着世界汽车市场。销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020年比亚迪销量为41万辆,2021年和2022年比亚迪销量分别为73万辆和186万辆。今年仅上半年就售出125万辆。比亚迪今年上半年营收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营收。

有分析认为,随着比亚迪的快速崛起,曾经由特斯拉垄断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转入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双巨头”模式。比亚迪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2019年的9.1%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0.9%,翻了近一倍,而特斯拉同期仅从14%升至14.4%。2021年,比亚迪营收仅为特斯拉的55%,而今年上半年已达到74%。这意味着追赶特斯拉的步伐有相当大的加速。

当然,比亚迪实际上仍然是一家中国国内企业,其海外销量仅占电动汽车销量的10%,而特斯拉已经在全世界积累了比亚迪难以接近的品牌价值。从市值来看,特斯拉是比亚迪的9倍。

即使考虑到这种差异,比亚迪的崛起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已经正式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因此有预测认为比亚迪未来将撼动世界汽车行业。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车总销量(包括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位居全球第10位,进入“全球TOP10厂商”。2021年,它在前20名之外,但去年上升到第16位,今年跃升至第10位。仅从销量来看,比亚迪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

近期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为期五天的欧洲最大车展“IAA Mobility 2023”上,比亚迪无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数百名各国记者来到比亚迪的展示区。比亚迪推出6款电动车型,展示空间比梅赛德斯-奔驰大一倍以上。比亚迪欧洲总裁迈克尔·舒自豪地说:“虽然我们制造汽车才20年,但去年的销量就达到了186万辆。”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销量为70.0244万辆,特斯拉销量为46.614万辆。仅就销量而言,特斯拉是比亚迪的三分之二。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特斯拉销量增长了83%,而比亚迪销量增长了95%,增长速度快于特斯拉。

以业绩为跳板,比亚迪正在扩大规模。比亚迪及子公司员工人数去年为57万人,与2020年相比,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特斯拉(约13万人)的4倍多。仅在11个研究设施的研究人员就达7万人。比亚迪今年将招聘超过3万名新员工。考虑到起亚汽车员工数量约为3.5万人,比亚迪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吸纳人力。

比亚迪不仅在销售额、销量、员工数量上有增长,利润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巩固了公司的稳定性。2021年比亚迪净利润为30.45亿元人民币,今年仅上半年就翻了3.6倍,达到109.54亿元人民币。如果今年下半年的业绩也能达到上半年的水平,那么两年内净利润将增长7.2倍。营业利润率方面,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为18.7%,特斯拉为9.6%,比亚迪的收入结构已经更加稳健。

由于这些销售统计数据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此对不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斯拉不利。然而,仅看纯电动汽车,比亚迪也有望超越特斯拉。比亚迪今年第二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这大约是特斯拉的75%,但与去年第二季度的70%相比,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随着比亚迪从今年开始纯电动汽车月销量超过10万辆,有预测称,即使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在不久的将来销量上也会超越特斯拉。

有分析认为,在电动车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两强格局或将定型。两家公司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合计,从2021年的23%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35%。同期,上海汽车(10.2%→7.5%)、大众(11.2%→6.7%)、Stellantis(5.4%→4.7%)、现代和起亚汽车(5.4%→4.3%)均呈现下降趋势。

比亚迪具备多项其他汽车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力。率先以低廉的价格赶上电动汽车大众化潮流。由于配置与Model 3相似,比亚迪轿车海豹被称为“特斯拉杀手”,比Model 3便宜30%左右。越来越多的好评认为,比亚迪在价格低廉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可以享受到所谓的“性价比”。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拥有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拥有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汽车制造商。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采用的是只生产和销售内部研究人员开发的产品的策略。这是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能够自己制造包括电池在内的零部件,那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较小。

与特斯拉不生产自己的电池不同,比亚迪最初是一家电池公司。自产电池性能的显著提升也促进了比亚迪的快速增长。比亚迪的旗舰产品磷酸铁锂(LFP)电池价格便宜,但存在能效低、续驶里程短的缺点。比亚迪在2020年通过一种名为“刀片式电池”的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像刀一样薄的电池单元被密集地封装起来,通过在相同的体积中放置更多的电池单元来增加行驶里程。从去年开始,特斯拉也开始接受比亚迪的电池供应,并将其安装在欧洲的低价车型上。这意味着特斯拉也认可比亚迪电池的性能。

果断、快速的决策也让人眼前一亮。去年3月,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宣布停止生产内燃机车。2021年,比亚迪汽油车销量达到14万辆,占总业务的近20%,为了快速向电动车时代转型,比亚迪果断放弃。

比亚迪还没有摆脱内需型企业的束缚。因此,今年正式开始进军海外。在东南亚,比亚迪正在寻求在泰国和越南设立生产工厂,在南美洲,还计划在巴西设立工厂,作为桥头堡。在印度,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40%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已经刮起了“比亚迪风”。日本周刊《日经商业》表达了危机感,表示:“比亚迪已经超越了中国本土,开始席卷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企业构建汽油车生产体系的东南亚地区,比亚迪的人气正在上升。”

专家表示,比亚迪打通中国以外市场的努力能否成功,关乎比亚迪的未来。能否超越特斯拉,也关乎其在海外市场的成败。比亚迪首先瞄准欧洲市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而且在欧洲,中国产汽车在全体汽车中的比例仅为8%,因此认为扩大销售的空间很大。

据观察,比亚迪还打算进军美国市场。英国《经济学家》称:“美国是比亚迪尚未开始销售的未知领域,但它终究会进入。由于美国汽车企业严重依赖中国的销售,美国也将不得不(向比亚迪)打开市场。”韩国汽车研究院未来移动事业部负责人李浩正表示:“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强格局将持续三年。但品牌价值更高的特斯拉依然在不断提高销量,因此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上仅凭性价比取胜,在某个时间就会达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