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前有制裁华为芯片,今有欧洲27个国家对中国电车开始打压,外交部长淡定十字回应!
此前,中美两国芯片战争愈演愈烈,但随着华为发布的最新款系列创新出来了中国独有的5G芯片之后,美国认识到其对中国芯片的制裁已不能奏效,于是就此作罢。
但如今,美国对华为芯片制裁事件还没过多久,欧盟中的27个国家就对中国电动车市场开始进行制裁!就在9月份,他们宣布了自己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行动,意味着他们为保障自身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维持市场公平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从而对于我国出口的电动车的补贴进行限制。
对此,我国的外交部部长王毅仅仅用了十个字“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来淡定回应此问题。那么,这次欧盟针对中国的行为到底是一时兴起还是蓄谋已久,这样的做法会换来什么样的下场呢?
打压中国电动车市场早有迹象,欧盟为何对中国电动车下手?
众所周知,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中心,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汽车品牌。虽然他们在汽车方面遥遥领先,但在电动车方面,欧洲其实已经落在了中国与美国的后面。据数据显示,中国在2022年销售了360万台电动车,在世界上的占有率为44%;与此同时,欧洲仅销售了一百四十万台电动车,仅为世界17%的市场。
因此,在此背景下,欧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一场潜在的市场抢占危机。基于此,欧盟这才针对中国的电动车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他们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行业及市场。
在今年九月份,欧洲国会上冯德莱恩宣称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政策!这就是他们为阻止中国电动车占领过多市场的做法。
除此之外,冯德莱恩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的售价因政府大量的补贴而被人操纵,这使得欧洲的市场出现了畸形。欧盟称由于中国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实行了过度的补贴与优惠,致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正当的成本竞争。
从而导致了中国的电动车在欧洲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这对欧洲当地的工业和工作岗位都是不利的。据欧盟有关部门调查,中国向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产品,已经给欧盟造成了7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他们才想出如此对策来挽回电动车市场。
对此,中国政府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对。赵立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坚定地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行为。
而我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也说“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表明欧盟此次做法非常有失水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触犯WTO的规定,而欧盟却单方面唯独针对中国一个国家展开调查,他们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抬高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成本,从而能给予欧洲电动车定价优势,最终减少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甚至被挤出市场。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十分卑劣并且他们自己也可能讨不到任何好处。他们的做法在国际上并不被认可。并且有部分国家及媒体对此直接提出质疑与批判。俄罗斯的媒体已经指出,欧盟采取这样的行动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下,欧盟的双标行为只会害人终害己!
今年九月,俄罗斯的《消息报》上有一篇关于这一问题的报道。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政治操作,是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的,并且举出例子。此前日本听从了美国的建议,迫使日本在电动车行业与中国的供应链之间进行了切割。
所以,他们只好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进口材料,导致日本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费大大增加。欧洲若效仿,其处境将更加艰难,付出的代价也将更大。
其实,欧盟这种双标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无法实现,在全球变暖的危机之下,各国政府都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大量的资金补贴,而此刻欧盟却单单向中国一个国家施压而忽略其他国家的补贴政策,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国的电动车之所以能在欧洲站稳脚跟,并不是因为国家的补贴,而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我们的研发,我们的人才和我们的产业链等一系列的竞争优势,让我们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因此,仅仅从价格上面来对我国电动车行业进行制裁,完全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完全为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欧盟实施贸易保护措施,那么消费者将面临价格飙升的困境,无法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这一观点在最近举办的欧洲汽车展上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中国的电动车展示了大量创新技术和新车型,使欧洲的电动车远远甩在了身后。中国电动车制造商通过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性能和增加续航里程,已经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其实欧盟与其采取制裁措施,欧盟不如借鉴中国的创新经验,加强本国电动车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崛起给欧洲的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欧洲必须加快步伐,加大投入,推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欧洲才能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夺回竞争优势。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不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唯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未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