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开始放宽限制,有地区已开始试点,争议30年,终于有了希望


文:冬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受欢迎,“车主”也越来越多。然而,燃油汽车的大量增加无疑增加了环境的负担。面对如今的车流,拥有一辆车并不意味着可以“快快跑”,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4亿辆。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行车难、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汽车虽然方便我们出行,但也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汽车,摩托车就成了很多人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哪个家庭买得起摩托车就可以说是“富人”了。摩托车的轰鸣声,能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其次,摩托车更灵活,甚至能在更复杂的道路上驾驶,所以摩托车在当时非常流行。

但事实上,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摩托车都一直有很大的市场,驾驶的灵活性和外出的便利性使许多人更愿意选择骑摩托车。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为摩托车的数量急剧增加,加上越来越多的新手上路,造成了很多交通事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全国各地都出台了“禁限摩”政策。

其实,早在1985年,北京就率先实施了“禁限摩”政策。之后,全国城市也纷纷效仿。目前,除重庆、西藏外,全国已有近190个城市实施了“禁限摩”政策。可以说,没有限制的地区少之又少。20多年来,不仅没有呼吁起来,而且越呼吁禁得越多。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禁限摩"长达35年之久的国家。

当然,有关这一禁令的争议从未消散。据了解,当时欧洲还对摩托车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多增加10%的摩托车,就能减少40%的交通拥堵。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这项研究的准确性还有待讨论。

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代表建议,《适度放开“禁限摩” 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的提案,其中提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禁止和限制摩托车”的国家。在巴黎、米兰等欧洲地方,地方政府制定了具体措施,将摩托车融入了多元化的交通体系中,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性,倡导以更多的摩托车以抵消汽车的油耗和道路通行率及停车位,以减轻人们的出行压力。

从网友的投票来看,摩托车的通行效率很高。其次,它们可以改善交通拥堵,大多数人表示支持的态度。国外很多国家提倡驾驶摩托车,这样可以抵消开车造成的道路拥堵和停车位占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摩托车产量一直都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一刀切”政策,摩托车销量有限,只能在部分农村地区销售,这也阻碍了摩托车产业的技术升级。一方面难以释放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动车的兴起也逐渐取代了摩托车。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摩托车已经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短途旅行的大排量机车。在中高端市场,似乎摩托车的存在性并不强,这一次,李书福的提议也激起了不少人的希望,从当前形势看,放开“禁限摩”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过去,之所以不允许摩托车出现,主要是因为摩托车数量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一些新手在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禁止摩托车是正常的,而且当时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因此,一旦安全和排放问题得到解决,摩托车回归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其中,广州已开始在部分地区销售摩托车。要知道,全国摩托车相关企业有108.2万户,广东、山东、江苏位列前三。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也不能就这样完全放开,让摩托车在路上“横行”。当然,也不能完全禁止摩托车。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提高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对缓解交通压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汽车相比,它占用的空间更小,不仅出行方便,而且不用担心找不到停车位。如果让太多摩托车上路,势必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摩托车商会一位相关人士也表示,“我不建议完全解禁,但现在是时候逐步试点了。”受“黑天鹅”事件影响,去年我国外贸出口预计将萎缩近50%,摩托车行业也面临相对黑暗的局面。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希望国家能够重新审视“禁限摩”政策,来促进行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如果未来摩托车政策能够放松,那么,对于价格较为便宜的摩托车需求将急剧增加。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摩托车能“解禁”,也能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特殊事件,全年许多企业都面临倒闭,不少人失业。如果摩托车产业崛起,也能更好地促进就业。对于“禁限摩”政策,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个政策应该“放开”吗?

本文由小编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