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豪华”或者“奢侈”这些名词,很多国人都以为这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形容词。其实就单单“奢侈”这个词就是一个舶来品词汇,自古以来有“奢”的意思就是浪费的意思。到了现在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极致,商家或者企业为了宣传就有了“豪华”“奢侈”等概念。
汽车也不例外。很多国外的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会标榜自己的豪华品牌,一部分也受到了国人的认可,另外一部分像是DS等车型则已经被国人所“淘汰”。而活下来的汽车豪华品牌们为了榨取他们的品牌剩余价值,也开始凭着自己的LOGO在国内大肆“割韭菜”。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盘一盘有哪些豪华品牌的旗下的车型是“智商税”与“钱包收割机”。
没有三叉标:奔驰Smart
要知道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是豪华品牌的第一梯队,近年来为了收割买不起高端车系的消费者,开始推出低价的车型,不但配置上面难上台面,连动力都“阉割”到了1.3T。而奔驰旗下的smart微型车也是如此。
作为奔驰旗下唯一一个没有logo的车系,smart凭借着品牌号召力与娇小的形态赢得了无数女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小编要说这辆车与奔驰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充其量就是在广告上面说是奔驰产的。其造价成本相当低,当初上市的时候要加16万,这不是割韭菜行为吗?
没落英式贵族:捷豹XJ
说到捷豹XJ在当年国内上市的时候可谓是大火,很多有钱的车友宁愿放着奔驰S级或者宝马7系不买,也要一睹英式贵族的情怀。但是但从产品力上面来看,捷豹XJ的确撑不起台面,原因有二,一来豪华感没有同级别的奔驰S或者宝马7系来得高端,二来顶配价格却到了127.8万,不是一般“有钱”的车友能够承受得起的,另外提一下捷豹车型的二手车残值也是很低的。
文艺说过头了:宝马mini
如果是奔驰的Smart吸引到了足够的女性消费者的关注,那么mini则吸引了不少更“文艺”的女性。作为宝马集团旗下的小型车,mini一上市就带有一种很浓重的欧洲文艺风,但就是这种偏向于女性化的车型,一度也被称为“被包养的女人”专属座驾。所以说这车风评不好。
一股子咖喱味:路虎揽胜
说到路虎这个品牌,可谓是无人不知了。但自从这个品牌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了以后,旗下的车型就不免有了一股“咖喱味”。在造车的品控上面近年来也是直线下滑,很多买了路虎揽胜的车友都跟小编抱怨说,买车两三年,修车的钱都快赶上车价的一半了,现在路虎揽胜也没有当年那种“耐造”的越野实力了,就只剩一个英式SUV豪门作为支撑了。
小编总结:
小编建议现在无论买什么车,可以使用一个策略,就是如果不是家里有矿,那买车还是走“从众”路线比较好,一来市场保有量大的车型,不容易有大问题。二来,当作二手车卖了也能回不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