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第一的宁德时代已成汽车企业的隐忧


宁德时代的发展速度,是因为有汽车企业早期没有的技术和产品,但汽车企业在后期可能不想被挤压。  没有一家汽车企业愿意在宁德时代面前失去主动权。

宁德时代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解药,也被汽车企业视为增长道路上的“路障”。

从表面上看,高研发投入和大规模优势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解决了电池寿命短、成本高的发展问题,理应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事实上,全球销量第一、号称拥有10年技术储备的宁德时代已成为汽车企业的隐忧。一方面,为了应对目前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得不与宁德时报合作或购买动力电池;一方面,考虑到自身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必须筑起一条栈道来隐藏自己的地位,并计划建设自己的电池厂或发展电池技术。

此外,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比消费领域的变革更快、更彻底。我们能否继续引领动力电池在技术领域的前沿?能否处理好与汽车企业等客户的合作关系?上述任何错误都可能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使以前积累的竞争优势归零。尽管《宁德时报》在2019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和营业收入方面排名世界第一,但我们没有机会懈怠和喘息。

最好的时代:宁德时代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将宁德时代推向了动力电池的主导地位。无论是产销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宁德时代都已超越国内外同类竞争对手。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前身为锂电池ATL的动力电池部门。如今,宁德时代的业务范围已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最大的业务板块。2019年营业收入中,动力电池收入385.8亿元,占总收入的84.2%。

自2017年以来,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2019年,全球出货量达到40.25gwh,同比增长57.38%,远远超过日本第二大品牌松下的28.1gwh。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宁德时代支持工信部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中4600多个车型中的1900多个,覆盖率41.5%。是最具配套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供应商涵盖主流豪华、合资、自主、新车等汽车品牌。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强大的研发和低成本支撑着宁德时代现有的业务领域和未来的发展道路。  成本方面,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4年至2019年,宁德倍动力电池平均无税价格降至0.94元/wh,累计下降67.4%,较2018年下降18.1%。累计降幅超过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富能科技,目前售价高于富能科技0.885元/瓦。然而,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为28.45%,高于富能科技的21.5%,低于国轩高科技的33.4%。在2019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表示,在材料开发、电池和系统设计方面,宁德时报拥有通过技术和创新降低成本的能力,在全球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宁德时代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了深度布局,涉及矿产、原材料、电池、电池组和回收利用。在动力电池上游环节,宁德时代通过股权投资、长期订单等形式参与锂、镍、钴等金属资源的开采加工;在中游地区,加大投资和建设领域的关键阴极材料,并依托宁德邦浦和平南工厂,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下游环节,开始在国内铺设动力电池回收网点,投资建设海外回收基地,加快电池回收业务布局。

  同时,动力电池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占63%,人工成本占13%,折旧摊销成本占8%。产销规模优势和较低的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宁德时代的竞争优势和毛利率。根据财务数据,宁德时报2019年的净利润率为9.56%,远高于LG化学-5.4%、松下am-2.29%和三星-0.72%的营业利润率。

  在技术领先方面,宁德时报率先批量生产811个系统产品,开始批量生产性价比高的LFP产品,新一代CTP产品开始向重点客户推出。其中,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仅次于松下nca2170的300wh/kg。除现有技术外,面向未来,无钴电池和固态电池是业界研发的重点。在这方面,宁德时代拥有技术储备,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正处于构建供应链阶段。就固态电池而言,宁德时代显然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宁德时报董事长曾玉群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固态电池等尖端技术,宁德时报还将继续投资尖端研究和产品研发。”同时,曾玉群补充道:“电池技术创新分为结构创新和电化学系统创新。宁德时代在这两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和长期的研发。根据我们的技术路线,目前的技术储备大约为10年。“

技术领先、电池成本低、产销规模大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宁德时代客户数量与LG持平,包括特斯拉、宝马、大众、日产、通用、本田、戴姆勒、现代起亚、上汽、广汽、吉利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