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买特斯拉么?那么来看看吧


烈日当空的时候难免会让人有些躁动不安。胸腔里那颗躁动的人偶然间又会迸发出一些躁动的想法。

比如买个车吧!

当你一但有这样一个想法之后,它会想一颗种子在你心里扎根。你刻意的去回避也毫无意义。当你再回头时你会发现心里的那颗种子已经把根扎的那么深那么结实。

8月中旬,夫人忽然提出买个车吧,你那小破车也该换换了,咱家这几年也买不起房也没买过什么大东西,你买辆自己喜欢的车吧。前提条件20万以上的,30万的更好。再高咱就不想了。

我想任何一个男人得到这样的指示都会感觉到非常开心吧,毕竟几十万的东西在普通的家庭来说是需要家人的支持的。

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选车里程。

给自己定了几个小规则,不能再规则之外选购。同样也会在下面说明我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在哪里。

1:要买纯电或者插电车型

答: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往返在公司和家。每天往返的里程约60KM。我记得我买车的时候(第一辆车购置于2017年)油价才5.5到6快之间啊。伴随着油价上涨,现在加一箱油已经需要300到320之间了(92号)一个月光油费月1000到1200之间。自己算了一下如果换成油车或者插电混的车型至少一个月可以省下800到1000的油费。

2:加速一定要快,越快越好。

答:很多人说百公里加速只是参考值,并没有任何意义毕竟你也不会在大马路上飙车。我想问一句,难道你就不曾想过在红绿灯头位的时候深踩一脚油门然后一骑绝尘?难道你就真的没有想过在拥堵的路段上左右穿插?或者在高速上一个提速然后超车(正常超车,不存在别车的现象)我想过。我可以不用,但是我希望在需要或者说紧急避险的时候你要有这个保障。

           给自己制定了这两个规则后,就开始了慢慢的选车路。

刚开始去看了大众的ID6。说实话ID6从外观来看。着实大气,内部空间也很大,乘坐比较舒适,且内部用料也比较足。但是最终没有选购,我个人不选购的理由或许有些牵强,但的确是我最后没有买的原因。第一:使用三元锂电池,大家再最近两年的消息中应该知道不少关于电动车自燃的消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这是电池属性决定的,和汽车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在选购汽车的时候要把这点考虑进去,毕竟关于安全,还是要慎重。另外就是我的家乡在安徽合肥,冬天也不是太冷,所以来说三元锂电的优势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第二:我没有去查具体数据凭记忆来说明这个事情,我记得他的电容量应该是80度电。续航标注是568公里,但销售明确的说应该可以跑450公里左右。80度电跑450,你觉得有优势么。还有就是我们再试驾的时候我们问了销售百公里加速,销售没有说,反而说了一个0-50公里加速时间为2.9秒。这是一种新奇的计算方式。但是当我们回到家以后查阅了资料以及网上别人的评测视频。大众ID6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8.4秒。电动车?8.4?这啥呀这是。

然后去看了比亚迪汉。

说实话,我挺喜欢汉这款车的外观,比较大气。特别是红色那款。但是最终也没有选购。没有选购的理由如下。

比亚迪的车外观方面更新换代太快。我不想我的车开个三五年的时间然后看到新款同型号的车和自己的对比,就感觉我的车是上世纪的产物,我相信第一代比亚迪EV的车主深有体会。第二,我敬佩这品牌,但是我不喜欢。就像我不是那么喜欢华为一样。虽然我也很敬佩任老。我不喜欢出门购物还要捆绑销售点什么的感觉。我自己也是做制造业的,我也深知一点,我们做产品如果想有竞争力你要做的就是,修炼内功,有句老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比亚迪的车的确很硬。但是一旦有一种声音出现之后就让人有些不那么舒服:爱国就买比亚迪。 我爱国,我也想买比亚迪。但是这句话串在一起之后就不是那么想买比亚迪了。第三,交付时间。很久,久到销售都不能准确的回复我能交付的时间。

          最后跑到了特斯拉。

          这个也属于巧合,在决定购车后的某天出差坐顺风车,在司机的左右穿插以及猛然提速间,找到了感觉。当时坐的是一款MODEL 3  车上也和司机聊了很久。比如告诉续航350    比如0到100需要5.6秒等等。出差回来后去了特斯拉的服务中心。说几点去服务中心的感觉。第一人很热情(前提是有人接待的情况下,我们去试驾的当天下午排队排了很久才有人接待我们因为试驾的人太多。)第二没有套路。我去大众的时候大众的销售和我说只要你确定订车,车价还可以再申请。请问你的底价在什么地方?我心里没底。我怕我买贵了。就像你和小明出去买同一款铅笔标价一块你买到手8毛 你以为你买便宜了   如果有一天小明和你说他买6毛。你心里感觉如何?销售和我说你自己再网上下订单就行了,我们的业绩和订单无关我带您试驾就行,其余的您自己来。

试驾后第二天就在官网上订购了特斯拉的MODEL Y标续版。

前文说的,电车,加速快,都能满足。并且外形我个人在以上说明的三款车里是最喜欢的,比较张扬比较年轻化。

本文就简单的说下,后面会写点东西着重做下对比或者说算算账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