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售车”只是一种行业垄断的手段,或者是简单的囤积居奇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汽车加价销售从来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当然量产车品牌有上百个、六大车系群雄割据的时候,想要让某款车出现供不应求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车辆有绝对的硬核实力,这个实力包括车辆本身的技术却也包括性能价格比,过去的2021年里的王朝汽车和坦克汽车都有这种特点,这是真的供不应求。
第二种则是明明车辆平平无奇,销售门店门口罗雀,却仍然要加价销售,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正是这些车过于平庸而无法吸引到消费者,此时就要包装出一种“热销的假象”,让不明所以的、完全不懂车的消费者迷惑;在看不透这种假象的时候,普通的商品也变得不普通,似乎那么多人都去排队订车必然说明车辆不错。丰田的阿尔法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依靠平行进口车的车贩子去炒作包装,加之有些所谓的“明星”因为受教育的问题也会去“追个潮流”,这款在海外被当作“面的”的车又有了“明星效应”,所以阿尔法销量不错。
然而迷局注定会被破局,当这些车的真实定位逐渐被汽车爱好者起底,加之丰田与其他系列日本车企和供应商的各种丑闻也被起底,阿尔法终于跌落神坛;可是丰田似乎还不死心,引进了低一等级的塞纳MPV在广丰合资生产,又一次用了这种手段,还有人会上当吗?塞纳自发布后,销售端就一直在炒作6~7万元的加价销售,而且预售30天订单就突破了万台,感觉还真挺牛吧。
数据造假、宣传造假、营销手段很低劣
广丰塞纳的11月份数据并未公布,原因应当是销量太低吧,丰田牛皮吹了出去总不能上来就很抽自己的脸;但12月份如果还不公布的话,丰田的“丑脸”怕是要“被迫露相”了,于是丰田和乘联会分别公布了两组数据。
广丰,2791台
乘联会,上险量800+
乘联会是由一系列合资企业组建的、类似于“企业交流会”的交流会,没有什么权威性可言,会长单位是上汽大众;这个机构发布的数据向来是比较偏向合资品牌的,有些热销的国产汽车甚至会按照版本区分为两款车。
关于乘联会了解一下就好。
乘联会公布的广丰塞纳的销量数据不足900台,可是广丰公布的数据是不足2800台,为什么会有这个差距呢?——因为广丰公布的是“批发量”,也就是车企生产后批发给经销商(4S)的量。
如果广丰塞纳真的是订单量首月超1w,车辆是供不应求的话,广丰的2791台塞纳交付到经销商的手里,这些准车主还不得为了争车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反之批发了2791台,实际只交付了八百多台,这就足以说明广丰塞纳不仅不存在加价订车还要排队的问题,反而是冷门到有些尴尬。
综上所述,广丰塞纳应当没有真正的加价售车,因为加价售车是违法行为,丰田曾经就因为这种操作而处数千万的罚款,现在应当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了;所以塞纳的加价售车操作还是炒作包装,营造一种热销的假象,不过这种操作即便没有违反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但是否有虚假宣传的问题就不好说了。
合资汽车(洋)品牌不能那么“豪横”,现在的消费者更爱中国汽车品牌。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