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数据统计,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8亿辆左右,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拥有汽车,所以说中国的市场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车型。车主在选购这些车中,往往会选装配置。好的配置既为车主带来舒适和更好的体验感外,也有很多“鸡肋”配置。
在中国的汽车文化中,同样型号的车分出了“中、低、高”配,价钱也往往是相差几到十几万幅度,从而导致国民对配置上进行互相攀比。觉得车上的配置越多越好、越多越高大上,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国内的汽车商都看中了国民这一点,设计师们都纷纷在车上选装各种配置。因此造就了同样品牌,在国内的车型配置上,往往要比国外车型要多得多。
在这些配置上的确能为车主带来便利和舒适,但也有很多配置选装往往贵而不常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我们都称其为“鸡肋”。这样的“鸡肋”配置不但会增加购车成本,也会增加维修成本,往往跟性价比成反比。
配置一:自动启停
最著名的就是自动启停了,有多少带有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车主一上车都会立刻按停这个功能?相信大部分车主都会这样做。
自动启停的目的是停车关闭发动机,这样可以为车主省油。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忽略了实际道路情况,例如国内很多城市道路中,一条路有很多红绿灯,还有上下班高峰期,也有很多狭窄街道。深踩刹车这时候自动启停就会自动触发,如果经常这样触发启停的话,不仅不能节省燃油,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积碳容易增多、缩短蓄电池寿命和启动开关寿命。
配置二:汽车天窗
纵观汽车的发展史,从有汽车天窗的这项配置开始,天窗一直都是“两极化”,喜欢天窗的人,会觉得天窗特别好,开天窗夏天可以散热,风噪也特别小,晚上也可以躺在座位上看星星。
有些选装天窗后的车主也会后悔,车是为你避风挡雨,下雨天某些原因会导致天窗漏水,外面下大雨,驾驶室也“下小雨”,花钱遭受罪。有时候路上有飞溅石子把天窗打烂又增加维修成本。
有些车主也是选装天窗为了面子,有天窗就是高配,从而促使了车主们的攀比心。
配置三:HUD抬头显示
HUD抬头显示是车主不需要经常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时不时低头看仪表盘上的数据,只需撇一下眼看HUD就知道车速等数据,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安全隐患。
但有很多车主反映,在太阳比较猛烈时HUD框或者外装HUD会倒影挡风玻璃上,从而遮挡了车主的视线,影响行驶安全。
HUD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实用性不高,车主驾驶车辆还是不能太依赖配置,技术才是硬本领。
配置四:换挡拨片
15年前市场上基本都是手动挡的车,但随着女性车主增多,自动挡的车也跟随着都占领市场。自动挡的确方便不少车主,但不少车主可能体验到了自动挡的枯燥感,为了增加驾驶乐趣,越来越多人会去选装换挡拨片。车企都会在车型上增加换挡拨片这项配置。
在感官上的确增加汽车的操控性,但选装后其实也很少用,因为都是“D档走天下”,增加换挡拨片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只是为了能够在日常驾驶中稍微增加一点驾驶乐趣而已。
如果操作不当的话既会增加油耗,又会增加驾驶紧张感,容易出事故等等。因此,普通家用车增加换挡拨片这个配置是完全没必要的。如果想有驾驶乐趣,购车时大可选择“咏春档”的汽车。
配置五:后排娱乐系统
后排有个电视,看起来很高端,也可以给后排乘客提供娱乐,乘车的时候可以看电视听音乐没那么闷。
实际上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劳斯莱斯中国区总监在某次采访过程中就曾表示,连劳斯莱斯幻影这种级别的豪车都有一半的人是自己开的,其他车型更不用说了,自己开车的时候根本用不上。
上面的5项配置是近些年车主们吐槽最多的“鸡肋”的汽车配置,但也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车主认为这些配置可以大大地方便自己,那选装某些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没有这方面需求的车主其实就没必要去选装了,既增加购车成本和维修费用,选购了不用,实用性和性价比不高。
总的来讲,车上有的配置确实是那种看上去高大上的,但实际上用起来不方便,根本用不上的,希望车主在购车时还是要按照实际情况去选购。也希望车企能切实去为大众需求去造一些更好的配置,也摒弃这些“鸡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