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的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甚至当年还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见其能力之强,日本在电子、汽车、航海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其中日本的发动机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领域,但为何日本的发动机这么先进,却不敢向任何一个国家出售相关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发动机技术在研究时就已经加满了BUFF,当年有人特意拆解过日本的发动机,但当他们重新组装回去之后,却发现发动机的寿命却直接减少了一半,甚至请日本的相关企业工作人员来到国内,他们组装的发动机也达不到正常水平,但将拆解之后的发动机送回日本,他们却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地拼装回从前的样子,虽然听上去好像非常是匪夷所思,但实际情况是因为日本在发动机产业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且产业链已经完成了上下游布局,甚至大到零件,小到一颗螺丝钉,都有相关企业在支撑,而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配件厂商,在国内是很难找到的。
其实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仅仅是技术牛,相关的技术人员也非常的牛。
也正是因为这种领先其他国家的优势,在日本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他们有更加的专业的设备、流程、生产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特制的材料和工艺,更重要的是这个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链。

就算一个国家有非常多的钱,购买了日本的设备,学习相关的流程和管理,甚至是把日本公司的工程师挖过来,也没有办法复制日本发动机企业的产业链。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在发动机领域才有恃无恐,他们只需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他国家想学都没有办法。
日系汽车企业当中,他们对于技术的保护非常重视,就算一个国家与日本汽车公司合资在国内开场,日本汽车公司也只会将其进行组装而已,一旦涉及到产品研发相关的项目,一定只会用日本人,甚至在其他国家进行研究的都非常少见,可见日本人对于发动机的保护有多么严格。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日本从最初开始制造汽车开始,就是一路模仿,后来在总结经验之后才开始地大胆创新,这个过程非常地艰难,再加上汽车是日本国内的经济支柱,一旦核心技术外泄,那么日本就会受到重大打击,所以他们不仅要对核心技术保密,同时也应方式其他国家对技术进行模仿,这也是上文提到国内拆解之后回装也会出现麻烦的原因所在。
别看零件就那么多,日本汽车企业在组装过程当中却花了巨大的心思,而且还涉及到材料问题,再加上日本汽车企业在制造零部件的时候,其精度把控得非常严格,最重要的是这些零件完全可以定制。
拿到精度极高且经过定制的零部件之后,汽车公司还需要对关键的核心零部件组装工艺上花更大的心思,这些过程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模仿的,而想要超越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日本的汽车公司对于技术的熟练度已经非常高了,再加上专利保护方面十分看重,所以就算你窃取的相关的技术,日本汽车公司也会对你进行制裁,甚至是撤出该国,这样的话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其实汽车发动机与军事上的战斗机发动机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就算美国的F35战斗机卖到了印度,就印度的工业体系水平而言,想要复制战斗机的发动机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东西,核心技术更是无法复制,所以发动机这种技术密集型产品,只有自己掌握才能保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也可以保住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汽车企业也正是因为对于专业的严格保护,才可以让日本的汽车能够常年稳居世界排名前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