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首个使用安全气囊的汽车品牌,推出了头颈部安全保护系统、盲点监测系统等安全技术,在这些“荣誉”的加持下,再加上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安全性高”无疑成为了沃尔沃曾经的一大优势。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安全性作为造车的首要标准,越来越多的安全技术在车企间得以普及。沃尔沃的安全性优势也因此不再明显。

而根据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份不少车企迎来了开门红,但是沃尔沃依然处于销量下滑的困境中。据悉,沃尔沃2022年1月份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46万辆,同比下滑12.8%。作为对比,同为二线豪华品牌的红旗1月份销量已突破4万辆,沃尔沃在该细分市场的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但是要知道的是,安全性的卖点不突出,并不是影响沃尔沃销量的主要因素。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召回频次的不断增多等这些主观因素,已经成为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以近两年来沃尔沃发起的召回为例,一起来看看沃尔沃召回数量有多惊人及召回频次有多高。
2020年3月份,因为自动紧急系统发生故障,沃尔沃召回V60、V90等在内的超15万辆车。
2020年7月份,因安全带存在安全隐患,沃尔沃在国内召回车辆超过24万辆,涉及车型几乎覆盖旗下所有车型。
2020年9月份,因前挡风玻璃雨刮存在安全隐患,沃尔沃在国内召回13.5万辆XC60。
2021年7月份,因设计原因导致发动机停止运转,无法启动,沃尔沃在国内召回XC60、XC90、S90、S60等在内的13万多辆车。

而以上这些仅统计的是沃尔沃召回车辆数量较大的召回,此外还有很多涉及车辆数量较小的召回。比如,2021年11月,因安全气囊存在隐患,沃尔沃召回车辆7145辆;2021年8月份,因设计原因导致燃油箱过度收缩变形,沃尔沃召回车辆443辆等等,这样数量较小的召回也非常之多。
除此之外,低频共振问题,在沃尔沃旗下多款车型上一直存在,虽遭到车主的大量投诉,但却迟迟得不到厂家的重视,因此该问题一直未能给予解决。虽然问题无法解决,沃尔沃4S另想“奇招”,那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给那些对此问题“闹”得最狠的消费者申请2万元的补偿。

而共振问题,并不是某一个零件的缺陷,而是系统性的缺陷,涉及车身结构的底层设计,这种深入骨髓的瑕疵,太难解决。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沃尔沃4S店愿意赔偿2万元,都不愿意解决共振问题。
而且沃尔沃近年来猛推模块化平台,一旦承认车身架构问题,意味着沃尔沃旗下的大多车型均存在系统化缺陷,这代价简直可以让沃尔沃一夜回到“解放”前。对此,解决的办法就是,否认,拖延。毕竟,官方不承认、315没曝光、工信部也没要求召回,积极维权的车主被“解决”,那还剩多少人知道该问题的存在?
如果说以上的召回事件及低频共振问题,都皆因沃尔沃的质量问题引起,那接下来的这起集中投诉事件,则是由于沃尔沃的“偷偷减配”欺骗消费者造成的。据了解,因“偷偷取消”后尾门一脚踢感应功能,沃尔沃XC60遭到车主的大量投诉,以至于夺得2022年1月份汽车质量投诉排名冠军。

如何来理解沃尔沃的“偷偷取消”行为?据车主们表示,在2021年6-9月份沃尔沃XC60在售新车都具备后尾门一脚踢感应功能,而且在此期间试驾及说明书上都具有这功能。在10、11月份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沃尔沃XC60这项功能被“偷偷”取消。但在12月份的新车上这项功能又得以恢复。沃尔沃这样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此,引来车主的大量投诉。对此沃尔沃内部人员表示,由于芯片短缺问题而进行的短时间生产线微调整,而短暂取消了后尾门一脚踢的功能。即便是因为芯片短缺,那也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而不是等事件出现后再做“补充”。
此外,除了质量问题增多,口碑下滑之外,沃尔沃近些年的新车“断层”也成为影响其销量的重要因素。虽然沃尔沃不断向外界传递加大新能源布局的决心,但在进度方面过于缓慢,目前旗下“能打”的新能源车型几乎没有。

不仅如此,沃尔沃新能源车型在质量方面也令人不敢恭维。据了解,2021年11月,一辆沃尔沃XC90插电混动车型发生起火事故,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据沃尔沃官方回应称,事件属实且技术人员已在第一时间赶往处理,后续会及时对外公布进展。不过,至于该辆XC90起火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说法。

质量问题增多,召回不断,甚至被曝出“偷偷减配”问题,沃尔沃的口碑也在进一步下滑。而在国内二线豪华品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沃尔沃想要脱离困境已经更加艰难。
写在最后
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而对此沃尔沃的处理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是拖延不处理,这无疑是自损“安全”这个金字招牌的节奏。当沃尔沃丢失了安全的标签,仅凭目前的品牌影响力,其将难以在二线豪华品牌市场再“混”下去。况且,沃尔沃目前已陷入了以价换量,品牌力严重下滑的恶性循环中。315临近,对于沃尔沃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否会被曝光?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