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有些年头了,而在收购之初,就有很多人认为,吉利必将搭上沃尔沃的这艘大船,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个预言成真了,有了沃尔沃这块金字招牌之后,吉利集团的形象有了质的飞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它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选择,但是同时诞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吉利为什么不用沃尔沃的技术呢?

用了就是自己作死
虽然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100%的沃尔沃轿车部股份,但是吉利和沃尔沃之间还是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一个是国产低端民用品牌,一个是国际高端豪华品牌,即便在竞争中沃尔沃不断失利,但是本质上却没有因此得以改变,而吉利之所以热销,除了不断升级的产品力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两个字:便宜。

所谓便宜,无非就是技术成分较低。即便存在有品牌溢价的说法,但是沃尔沃毕竟是沃尔沃,不管溢价几何,在本质上它的技术要远远先进于吉利,这也牵扯出来更高的研发、制造和人力成本,试想,如果吉利大范围地采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即便抛却所有的品牌溢价,那么起售价格也不会低于15万元,这样的吉利,您真的要么?所以从售价的角度而言,吉利要是真的用了沃尔沃的技术,那就是自己作死。

不是想用就能用
除了品牌定位上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在品牌的存在层面,沃尔沃和吉利也完全是两个独立的存在,即便到了今天,还有人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收购沃尔沃的是吉利控股集团,而非吉利汽车公司本身。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等级划分,不是同一个老板就能说了算的,而吉利控股得到了沃尔沃的轿车部的股份分红权,却没有实质性的拿到沃尔沃的经营权,这就好像孙正义和马云之间的关系一样。

虽然吉利集团向沃尔沃输送了高层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从根本上来说,已经隶属于沃尔沃公司而非吉利公司,也是导致了沃尔沃这几年人事内斗不断?(网上相关信息很多,大家也可自行查阅),笔者已经得到了大量沃尔沃经销商的证实,那就是如何经营还是由沃尔沃方说了算。

而吉利想要用沃尔沃的技术,还要另外一个公司发话,这就是沃尔沃信息技术公司(WirelessCar),这是沃尔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全部车载互联技术,也有最关键的主动安全系统,这才是沃尔沃的核心技术部分。即便吉利集团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以及15.6%的投票权,但是想要拿到人家的核心技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拿走全部技术,等于将沃尔沃送上了死路,这是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不能容忍的事实,这就好像一汽与大众、奥迪的合资中,虽然一汽占据了大头股,却始终拿不到大众和奥迪的技术一样,虽然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与一汽奥迪还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是实际上沃尔沃还是留着一手,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制约项,那就是现在沃尔沃的很多发动机、底盘技术产权,实际上属于上一任东家福特公司,综合以上两点,吉利根本就拿不到沃尔沃现有的全部技术。

除了合资生产,吉利捞不到沃尔沃更多好处了
所以这才有了领克的诞生,虽然挂着国产中高档汽车的名头,但实质上这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品牌,吉利集团占有80%的股权,而沃尔沃占有剩下30%的股权,有人说这些股份完全是吉利白送给它的,但是吉利未尝不是用这些股份,来换取和沃尔沃的技术研发合作权,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合作研发,而非拿来现成的技术。

就目前而言,这样做对吉利集团和沃尔沃集团是双赢的,一个终于可以得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另一个在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回报,吉利和沃尔沃暗中较劲了好几年,也终于通过领克取得了一个良性共识,但是这条路双方还能走多久谁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