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神车亏损112亿,如今破产清算,这家车企发生了什么?


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改革后,一路腾飞三十年,如今实力今非昔比,人均GDP达到了傲人的水平,消费能力已经与发达国家接轨。作为出行工具,汽车早已经不属于奢侈品。

三十年前,汽车确实算上稀罕物件,如今国产知名品牌系列的汽车也有几十家之多,这些国产车因为质优价廉也受到了国人的喜欢,然而在这样大好的前景下,有家汽车厂商却在顺风顺水的市场环境中破产了。

这家厂商就是众泰,这个品牌可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销售量一度爬上国产车首位,而且还持续了好些年。当初还被誉为“国产神车”,这样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品牌就在一夜之间落幕,随着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的传出来,据说用了一年的时间由盈利转向亏损,败光了112亿,欠下巨量的债务。

前几年江南皮革厂的案例再次复制到众泰的身上,品牌创始人用最迅速的方式撇清所有利害关系,早早开溜了。这是倒闭的直接原因,这家车企目前正在清算中。

应建仁曾经风光无限,当年正是他一手创建了这家汽车公司,在他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赶上了八十年代的市场开放,借着东风,他开始了自己拼搏奋斗的路途。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街头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满大街只有叮铃乱响的自行车,大二八横梁没有变速齿轮没有精致的外观,骑上一圈累的气喘吁吁。应建仁那时候还在一家国营五金厂上班,成天和各种零件打交道。

他不是一个熟练的技工,但是有着一颗活泛的商业头脑,买下了这家五金生产厂,在那个时代他是少数站出来创业的人。机会一次又一次让他的企业扶摇直上,这样的情景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他获得第一桶金后,他的想法直接放在了汽车制造上。

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把众泰经营成一家上市企业,那年众泰的股票刚上板就遭到了哄抢,市值被预估到116亿。按理说众泰应该利用资金去更好的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他的重心明显没有放在研发产品上。

那些年大街上总有些看起来像进口高级汽车,但标志丝毫无关的汽车。这些大多是众泰的产品,他和他的企业没有在车型上开发出更具现代感的产品,而是一味的模仿,在民间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山寨”。

抄袭其他车型,众泰当年这样的事情没少干。甚至有一年车展上,一国外品牌车企发现展台上居然有一辆和自家产品一模一样的汽车,在接受新闻采访的时候这家国外车企的代表很是纳闷。

众泰当年就是靠着模仿名车的外观,获得了一大批拥趸,成为国产系的知名企业。相同于名车的外观,价钱却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招惹了一大群只图外观光鲜的消费者。

应建仁这种“强取豪夺”的行为,获利颇丰,但是他一手创建的品牌被污染了。他的头脑确实好使,早早的将手中的股权套现,将一个偌大的车企掏成了空壳,甩手留给了后来接任的管理层。

结语:

2015年,他开始做局,那时候车企的销售量开始下滑。到了2019年,这家风云一时的车企彻底趴窝了。此时的早已应建仁成功套现跑路,留给企业其他管理以及员工一个瞠目结舌的场面。工人工资无法发放,靠着这家企业发财的其他配件供应商也倒了霉,血本无归。

那年,专业评估团队对众泰进行了核算,市值只有28亿,是当年亏损金额112亿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