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开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已经三次上调,3月17日将迎来今年第四次调整。
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临近,本周四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再次开启,虽然昨晚国际油价收盘下跌超5%,但是国内油价预测涨幅继续坚挺高位。
数据显示:截至国内第8个工作日,综合原油品种变化率为23.65%,油价预测上调约1010元/吨,折成升价约0.81元,以此计算,车主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又要多花40元左右。

随着油价的飙升,百姓买车时会考虑承受能力(对富人这种考虑相对较小)会选择低耗能的车,这样就可以促使汽车制造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更节能的车型,可以促进技术更新。

油价疯涨,新能源成为最大受益者
伴随着布伦特原油甚至冲向了140美元/桶之际,在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忍不住感慨新能源汽车真香,一箱油一辆不错的脚踏车,三箱油一辆电动自行车成为网友们口中热火朝天的话题。
近日,随着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发布,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25.0万辆,同比增长4.5%;1-2月份累计销量332.8万辆,同比下降1.6%。与此同时,1-2月份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却让人忍不住惊讶,一片大好的形势简直是出乎意料。
具体来看,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1.7万辆,同比增长189.1%;零售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此外,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化发力,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轮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头羊地位。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

昔日的王者,如今踪迹全无
就在新能源车企百花齐的时候,一个昔日的王者北汽新能源却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这个曾经连续七年蝉联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而今却处于极度尴尬的位置。
根据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月份产量653辆,同比增长102.17%;销量1263辆,同比增长24.8%。
很难想象,这个曾经身为一家有着雄厚背景来为品牌背书,还有着不错的市占率和口碑的北汽蓝谷,拿着放大镜在排行榜上都难寻踪迹。更难以想象的是北汽蓝谷2021年年度业绩盈亏竟然预估到48亿-53亿的巨额亏损。
其实仔细梳理下北汽蓝谷,会发现它有今天的境遇似乎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个负责营销总监助理的许峰都能受贿143万,可想而知整个北汽蓝谷腐败到什么程度,这样的企业造出来的产品又拿什么让消费者信任?

也许是命运的使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召回开始,让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北汽蓝谷瞬间轰然倒地。
在汽第三方投诉网站中,有关北汽新能源的投诉量就达到了289宗,而出现问题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故障,而频繁的动力电池和充电出现故障是非常危险的。此前北汽新能源旗下的车型就曾发生多宗自燃事件,2020年8月27号,福建厦门一辆北汽新能源EU5在充电站内自燃,同日在长沙街头另一类EU5也发生自燃;同年11月份,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在江西萍乡高铁站长运停车场发生自燃,在消防人员赶到后实施救火后这辆车已被烧成废墟一片......

面对产品的缺陷,而北汽新能源对于自燃事件避而不谈,要么回复说并非因质量问题引起,“摆烂”以及恶劣的态度让许多车主气愤不已,而厂家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是自取灭亡。
或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或许是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调查的影响,北汽新能源在2021年3月23日这天,宣布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召回原因为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女帅代康伟,拿什么完成张夕勇的考卷?
除了集团内部的腐烂不堪以外,产品力差导致北汽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令人费解的是偌大的集团,本来最有望发展成全球第一的品牌,在创新、研发和战略上怎么都拿不出像样的成绩?
也不能怪,因为北汽集团远非是能力不行的问题,而是能力太差。
就拿极狐总裁于立国来说,仅仅因为车主发布了一条吐槽极狐APP社区运营环境差的帖子,就扬言在北京收拾某车主跟玩似的。在普通大众看来,蒋先生的帖子只是讲述了一个事实,并且也没有恶意中伤极狐品牌以及产品,但是在极狐总裁于立国看来,蒋先生的发帖就是在恶意抨击极狐品牌。
客观的来讲作为一个车企总裁,发布这样的言论合适吗?这会为极狐品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难道于立国没有考虑过?在两个月前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于立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要做一个用户驱动型企业,愿意跪下来服务用户。这不明显的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嘛。

也许是上一个三年,北汽蓝谷彻底跌落到深谷才看清事实。而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北汽对新能源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包括力推极狐、与华为“暧昧”、与比亚迪汉EV“碰瓷”、代康伟出任总经理等等,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销量“原地杵”。
虽然代康伟已经在总经理的职位上任职一年多了,也对北汽蓝谷几乎全权掌握。但是想达成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提到的北汽新能源2022年10万辆的销量目标,是绝无可能的。
眼下的北汽新能源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几乎都是粗制滥造的产物,而北汽蓝谷也早已千疮百孔。不可否认代康伟有信心扭转局面,但实力是个好东西,不将续航冬天腰斩,刹车自动熄火和电池寿命衰减等问题能有效解决,而是站在台前夸夸其谈那些战略和规划是不现实的,整个品牌力也会持续的极速下滑。
在线车评认为,当下的北汽蓝谷并不会因为油价的疯狂上涨迎来任何机遇,反而它正好验证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不随缺乏创意、没有强大的技术与品牌作为支撑,代康伟最多也就使得北汽蓝谷品牌一直停滞不前。
守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