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SUV的人大部分都换了轿车,开轿车的人大多增配了ORV?


善于观察的人总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初期开SUV的司机,后期大多都以轿车代步,开轿车的人多数都会增加一辆ORV。什么是ORV?Off-road vehicle,释义为越野车。sport utility vehicle,释义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很多新手司机都将SUV误认为是越野车,因为不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越野车,样子都和展厅里停着的SUV相像;高高大大的车身看起来都挺威猛,似乎这就是一种车型吧……然而这是两种车型,车身结构有质的差异。

承载式车身等于SUV,非承载式车身等于ORV,这就是区别;所谓的“非承载”主要指车身框架爱不用于载重和承受路面起伏的冲击,而是由高强度的底盘负责,这样的结构能避免车架轻易变形。由钢板冲压焊接的承载式的框架车身的强度并不高,频繁在崎岖路面行驶很容易变形,变形主要是材料的金属疲劳,可以理解为钢板内部出现“裂痕”;金属疲劳会让材料强度下降,车身扭转变形的程度会加大,还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塑性变形。车架变形后虽然能强行校正,但拉正了之后只会更容易变形。所以承载式结构的SUV并不适合越野,和轿车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四驱系统也大多没有扭矩放大挡(低速四驱模式)和差速锁,通过能力本就偏差。

一台看起来很像越野车但并没有越野能力的车型,要它有何用呢?似乎只有大空间还有些吸引力吧。但这里所谓的大空间并不是指驾乘空间,同尺寸级别的轿车和SUV的乘坐空间是相当的,SUV的空间优势仅限于折叠后排座椅而扩展出来的载货空间;可是在行驶中并不允许这么载货,否则就属于客货混装……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SUV的价值主要是满足喜欢越野车的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次则是控制车辆使用成本,承载式结构的车辆总比同级别的非承载式越野车轻一些,油耗会略低,但总没有轿车更低。

不论男司机还是女司机,绝大多数司机都喜欢越野车,这是一种“征服欲”的体现,驾驶汽车征服大自然总能令人兴奋;其次则是对“大”的崇拜,这是植根于人类基因里的记忆。所以在自己的用车经历里应当有一辆越野车,但还需要一辆用于代步通勤的适用车型,这种车型就是轿车。轿车的车身低矮、有更理想的侧倾控制能力,车身钢材用料少,轻盈的车身有更低的油耗,风阻系数小不仅能节油,还能让高速行驶中的噪音更低;所以轿车是最适合家用代步的车型,很多新手司机在感受到SUV的“无趣”后,对于轿车的热情总会更高,而一旦在能力允许之后,增配越野车型则必然会成为下一步的升级规划。

越野车型有两类,第一类是外观特征与SUV相同的ORV,本篇并不要引导消费者去选择越野车,而是要告诉你越野车的真实体验与适用场景。越野车的第一个缺点已经说明,那就是整备质量高,耗油量比较夸张,用车成本会高一些;其次则是“三明治”结构的车身(悬架、底盘、车身)会让车身高度更加夸张,重心高则驾驶难度大,或者说是驾驶强度高,说白了就是开起来会有些累。这种车型不适合代步通勤,除非特别喜欢它,或者真正有越野的需求,可是越野车的适用场景是下面这样的哦。

如果您不打算开始越野车翻山越岭、溯溪穿行的话,这种车型还真就不如SUV;因为一般的四驱系统可以满足自驾游的所有需求,上图所示的场景在正常道路上是不存在的,那都是越野爱好者自己“刨出来”的场地……这里要区分真正的越野和自驾游,没有那么疯狂的越野的规划的话,四驱SUV足矣。所以换车或增配车辆的规律并不仅是“SUV换轿车”,四驱SUV也会是升级选项。

第二类越野车型是皮卡车,这种车型倒是可以考虑。网约车火不火?貌似现在还很火,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家用车兼职。下一轮比较火爆的应当是“网约货车”,如果想要一台既能越野,还能搞点副业的车型,普通轿车或SUV不是理想的选项了,因为运管机构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力度很大;但是皮卡属于总质量4.5吨以下的蓝牌卡车,参与货运是没有限制的,所以皮卡倒是可以搞些城配快运,缓解一下用车压力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想要越野又需要控制成本的话,皮卡就是更理想的选项,反之四驱SUV足矣,但轿车还是需要保留一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