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与外企合作,也不选华为,国产车企在干什么?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智能汽车行业聚焦了众多科技巨头大佬,华为入局却不造车,选择提供全车解决方案,开发自从驾驶技术,激光雷达等等。

国内的许多企业也针对汽车行业开发一系列的科技产品,好不热闹。而国产车企按理说应该会加大和华为这类中企合作,搭载来自华为的技术平台。

可是比亚迪却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并采购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和自动驾驶方案。比亚迪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华为入局汽车,能成吗?

01

国产车企纷纷与外企合作

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燃油车型转向新能源电动汽车,而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各种高科技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安装在汽车上。包括自动驾驶平台、车联网、车机操作系统、智能座舱、激光雷达。

常规的自动泊车、定速巡航已经不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了。但越是先进的智能汽车,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

专门研发智能汽车的企业,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所幸的是,经过积累和付出,国内有不少企业已经掌握了诸多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

比如华为公司发布车规级激光雷达,车载智慧屏,与合作厂商深度定制鸿蒙车载操作系统。一辆汽车除了整车模组之外,其余的智能设备都有华为的身影。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策略是不造车,使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是一些车企宁愿与外企合作,也不选华为,国产车企在干什么?

比亚迪在今年3月份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往后部分车型会采用英伟达的DRIVE Hyperion平台。不仅如此,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也会提供给比亚迪,用于提升智能驾驶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

比亚迪与英伟达的合作并不是个例,英特尔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奇瑞,小鹏和蔚来等传统,新兴车企身上都能找到。

英伟达不断扩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疆土,别看英伟达只是做图形处理器的,可是这家公司掌握的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行业顶级的。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让许多国产车企纷纷与这家外企合作。比亚迪已经宣布放弃传统燃油车生产,说明会全面进军以智能汽车为主旋律的产业。

一般的经济车型只能提供普通的消费市场,而在更高的消费群体当中,搭载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智能汽车,价格大几十万的车型,正逐渐被国产车企当做未来发展目标。

不可否认英伟达的技术有独到之处,也能理解国产车企为何这么做,既然要做高端,就必须选择最好,最受消费市场认可的品牌技术。

那是不是说华为的技术就不是最好的?其实未必。需要知道的是,比亚迪和华为同样有展开合作,但这种合作并不是独家,有些车型使用的技术并非百分百国产化。

02

华为入局汽车能成吗?

华为在汽车行业还只是新人,并没有足够的行业沉淀。所幸华为还是非常努力的,该有的智能汽车技术华为都展开布局,与车企一同合作,结合线下体验店,销售渠道优势,华为正在将汽车销售当做业务板块的重要部分,对增进营收有很大的指望。

外界都在期待华为入局汽车行业之后,可以过得更好一些。能有更多的国产车企与华为合作,这样可以早日看见华为回到正轨,做到有质量地活下来。那么华为入局汽车能成吗?

据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华为在智能汽车行业是新来者,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希望大家多宽容。

这句话阐释了华为当前在智能汽车行业的一种状态,因为没有过多的资历,也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因此一些车企在挑选合作对象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放在更高的层面。

如果等将来的某一天,华为也站在了和他们一样的行业第一梯队位置,身上自然会汇聚更多的目光。这时候华为只需要做好该做的事,向合作车企提供领先行业的技术,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在此之前华为需要把合作车企的产品做好,用质量说话。好消息是,华为今年会有新车发布,届时就能验证华为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成果了。

国产车企比亚迪、蔚来、奇瑞与英伟达合作,本质上并不能说明什么。外界将与外企合作产生了更多的想法,认为使用他们的技术迟早有一天会让历史重演。技术用得好好的,突然被停止使用。

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华为在默默努力着。要是真的发生这些事情,只会给华为提供更多的机会。

03

总结

汽车产业和芯片,手机一样,都是需要全球产业链的配合,才能做成。华为不造车,就是为了避免受限于供应链。只要自身实力强大,有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就不愁没有合作的机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带你了解新鲜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