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阶段:
- 曾经没钱买国产
- 现在没钱买国产
懂得其中的奥妙吗?
汉字博大精深,这句话的含义不难理解,就像是“中国乒乓球谁也赢不了,中国男足谁也赢不了”一样;作为国球的乒乓球不论是男乒还是女乒都有极高的水准,国际赛事拿到奖项算不得什么,能在国内拿到奖牌才是实力的印证;作为大球里影响力最大的足球,男子足球的水平低到不断创造底线,那是真的谁也赢不了吧,当然作为非足球爱好者也不知道有没有更弱的球队。
所以说,中国乒乒球谁也赢不了、没有对手,中国男足谁也赢不了、没有对手。
回到正题,曾经没有钱(的)买国产汽车或其他国货,现在没有(足够的)钱买国产汽车或其他国货,这说明了什么?
字面上的意思是国产汽车或优秀的国货越来越贵,内在则是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的品质越来越高,因为最朴素的道理是“一分钱一分货”吧。
国产汽车的价格越来越高是客观事实,但是网络上有种声音讲到“国产汽车不亲民”,这就是在泼大粪了。
在解读国产汽车整体定位提升的原因和目的之前,首先要列举一些优秀的,价格低廉的国产汽车。
轿车:
- 帝豪,逸动PLUS,缤瑞COOL,影豹,星瑞,传祺GA6/GA8,秦PLUS系列,红旗H5等;两厢轿车包括白猫、好猫、海豚等。
这些车的主力版本价格或起售价均在15万以内,≤15W价格区间段的车辆,市占率达到70%;也就是说国产汽车里仍旧有一批优秀的,物美价廉的轿车可选项,车型覆盖两厢小型车,紧凑级到中大型轿车。
SUV:
- 缤越,欧尚X5,哈弗M6,远景X6,瑞虎8,哈弗H6,哈弗大狗,博越,星越L,CS75PLUS系列,宋Pro/PLUS等。
从小型到中型,这些车的价格或起售价也都在15万以内;其中有使用1.5T&7DCT的小排量代步车,还有2.0T&7DCT/8AT的两驱和四驱车,同样有插电式混动的优秀选项。
从这些15万以内的国产轿车和SUV里,可以找到不少综合实力超越20-30万区间的合资或进口汽车的选项;比如星瑞2.0T&7DCT的综合实力不输沃尔沃S60,传祺GA8搭载的2.0T钜浪发动机有185kw/390N·m的高水准,有超40%的热效率,注意重点,这是一台奥托循环涡轮增压机,还有谁?与其实力相当的合资或进口轿车主力版本基本都在20万以上。
H6 4N20 2.0T第三代车型,米勒循环发动机实现了8秒破百,平均油耗不足10L/100km,AWD适时四驱也有应用;与其标准相当的合资SUV只有在德系和美系车里能找到相当的选项,可是不论是探岳或途观L,或者昂科威S,价格哪个没有高出十万左右?
再看宋Pro/PLUS系列,其搭载的阿特金森内燃机最高热效率超43%,采用增程加油电混合双驱动模式,有上百公里的纯电驾驶能力;这种水平的SUV,在合资品牌里基本没有低于25万的选项,综合实力还要略低于起售价不足15万的宋系列。
还能说国产汽车不亲民吗?
其实能够做到面对这些车,在选车时不会出现“选择困难症”就很不容易了。
为何总有选择性忽视客观事实,一味地恶意炒作“中国汽车品牌向上而不亲民”的ID呢?
因为它们慌了。
近期总在讲国产汽车品牌向上是不亲民,破坏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形象的系列ID,它们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有计划的,由西方汽车厂商和相关势力主导并提供资金,通过网络平台试图阻碍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系列公司或组织。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这是客观事实,以“中外商战”里一直存在的斗争,不仅在汽车行业里有,在所有消费领域中都存在。
其目的很明确,在国产汽车主攻主流车的阶段里,用类似于“没钱买国产”的话术,给中国制造强加上“低端”甚至“低级”的品牌标签,只口不提什么是「性能价格比」和「物美价廉」;这样就能迷惑一部分消费者,在西方文化入侵的阶段里,伴随西方文化体系里畸形的价值观的渗透,再通过炒作和贩卖焦虑让中国的年轻司机们去追求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优雅和高级”,实际是在通过汽车消费掏空中国年轻人的口袋。
这是第一阶段,可是这些西方汽车厂商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年轻人会在文化复兴的浪潮中,逐渐学会理性并重塑民族自信心,面对被西方汽车厂商加强上“廉价”标签的国产汽车,解读到了其中的物美价廉的属性,所以国产汽车的销量一路看涨,市占率已经与德、日、美、法、韩五大车系分庭抗礼。
此时要怎么办呢?
放心,这些家伙不会轻易放弃,转个方向就开始炒作“中国汽车品牌向上、不亲民”。
你的商品便宜了就说你低端,你的商品贵了就说你不亲民,可是在这些外国汽车品牌里,主流车价格区间内的选项99%是工业垃圾,定位中端的车只有国产主流车的水平,定位高端的车辆基本远不如国产中端车,自己的商品亲民了吗?
同时面对亚太、欧洲和北美市场,提供的车辆技术一样吗?貌似是多种标准,面向中国汽车市场投放的车辆基本都用最低级别的发动机或变速器。
这些汽车厂商有什么资格对中国汽车品牌说三道四,算什么东西。
放下情绪,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是客观事实,为什么西方汽车厂商害怕中国品牌里出现高端品牌呢?
这才是今天要讨论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品牌整体形象和气质的提升。
为何有些合资汽车的司机明明开着几万块的、最普通的代步汽车,却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所使用的汽车是“高级”的、是“工匠”的、是“狂野”的,同时还看不起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优秀国产汽车?
因为其潜意识里首先认定了这个汽车品牌是高端品牌,会认为该品牌是高端品牌的因素首先是外国品牌、对应崇洋媚外,其次则是客观的因素,那就是该品牌或者整体车系中,有一些三五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
具体就不举例子了,简而言之,两田一产有,大众BBA有,通用福特也有。
一些高端车成就了一个品牌,形成的品牌号召力,可以使其品牌中的主流车变得“高大上”,打造高端汽车是对品牌形象和定位的最有效提升方式。
前面讲到15万以内的汽车市占率为70%,那么超过15万的车辆还有30%的巨大份额,中国汽车市场的年产销量均为两千多万辆,30%可不是个小数目;同时中高端车的利润空间也很大, 所以绝对不应该看着这些西方汽车厂商从中国汽车市场里“抢钱”,尤其是那些品质和价格完全不匹配的外国品牌汽车。
所以中国汽车品牌打造高端汽车有两个必要性,其一是提升中华汽车整个车系的形象与定位,改变更多人对国产主流汽车的认识;其二则是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巨大的中高端汽车的市场份额,而一旦实现这个目标,则等于欧美日韩汽车厂商在华市场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于是才出现了这种“奇怪”的论调。
总结:
中国汽车品牌崛起是必然要走的一步棋,在这场棋局里,博弈的看似是多方,实际只是两方;而且彼方已经失去了卒和车马炮,只能依靠士相防守,而中国汽车品牌阵营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现在反而有了完善的攻击阵营,现在已经到快要将军的节点,“攻击态势”已经很明晰。
在关于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里,这场战役必须赢,还要赢得漂亮,面对强大的攻势,只能“打嘴炮”的西方汽车厂商们已经改变不了最终命运了。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