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笑话”:零跑汽车朱江明在三年内超越特斯拉
“零跑汽车今年共售出43121辆新车,同比增长278.6%,在新车领域排名第六。”
好不好?至少对于零跑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一年前,零跑的销量只有11391辆,而其他品牌,更是濒临绝境。朱老板今年的虎年,依旧可以笑呵呵地度过。
那么,零跑汽车起死回生的秘密在哪里呢?两个层面:技术与产品。
产品开发:模仿他人的方式使他人无法进入

回到2019年,零跑推出的是一款小型电动轿车S01,原本是想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却被终端市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惨不忍睹的销售成绩,让零跑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但零跑在T03推出之后,就已经开始了逆袭,而这也反映在了去年年的销售数字上:T03的新车数量达到了38463辆,成为了销量的主要来源。

T03最特殊的地方是,它确实可以满足你想要的单车。A00级轿车的传统消费群体,最大的需求就是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这也是宏光MINIEV能够大卖的关键。但是除了代步以外,顾客们其实还需要其他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候,除了T03,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T03拥有L2级的驾驶辅助功能,403公里的续航里程,出色的空间性能,让T03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了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接下来,“价格屠夫”C11的出场,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前后五连杆悬架,大功率电机,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各种同级难得一见的奢华配置,足以称得上“满配”。用零跑的话来说,C11的售价低于20万,满足了用户的期望。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款车还没来得及试车,就已经收到了六千多个订单(定金两万,不能退货)。

零跑,再次成为了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
技术:零跑“挂羊头卖狗肉”
零跑在2015年创立。从一开始,朱江明就将零跑定位为科技公司。朱江明曾经是大华集团的副总裁,零跑汽车的前身就是大华集团。大华集团是什么人?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安全生产企业,其核心业务是智能物流系统的供应商和运营服务,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从这一点上来说,朱江明把零跑归为IT公司,也是合情合理的。零跑的“全栈自研”,就是他的成果。

大功率电机,自动驾驶芯片芯片,整车控制器,车身控制器,车门控制器,蓝牙钥匙控制器,动力MCU,电池BMS,这些都是零跑与大华公司共同开发的,而零跑称之为“性价比最高”的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简单来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零跑都要自己来做。零跑总部的配件展厅内,到处都是动力总成,电池包,电子控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等。这么大的周章地做这种事,在自主品牌中是很少见的,也幸亏大华是做视觉的,所以零跑的AI技术团队非常优秀,在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方面,零跑都是数一数二的。

比如电驱系统,从电路板到结构,软件,操作系统,电机,减速器,这些都是“附加项”,都是从零开始的,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他们要做的,就是做一系列的研究,从动力总成、智能驾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工厂、产业链等等,这些都需要零跑来做,资金周转不过来,所以零跑会才会在2022年IPO。
“全栈自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后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比如C11,但缺点也很大,那就是门槛太高,耗时太长。特别是对于刚起步的新品牌而言,研发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满足功能、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还要保证质量。

零跑虽然在自主研发方面有了突破,但质量问题也不能忽略,S01和T03的质量问题,以及用户维权、召回等问题,都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汽车是消耗品,是耐用消费品,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汽车厂商在研发自己的产品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如果还不够好,那就暂时搁置,等产品成熟后,再进行自主研发。

上市能不能挽救零跑?
现在的汽车制造商很清楚,概念、PPT、期货都不可能成功,真正的投资才是最重要的。“蔚小理”的公司,一个接一个的上市,都是成功的例子。但从长远来看,就算有了钱,零跑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光是在产品上的缺陷,零跑就忙的焦头烂额。
“轰轰烈烈”的S01在交付之后就露出了真面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引起了广大车主的集体抗议;T03的主力车型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也是屡见不鲜,比如方向盘不正、刹车失灵、续航打折等等;C11的NVH和价格的变化,让它的口碑大打折扣。当然,更深层的问题是零跑的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

据官方数据显示,T03的销售渠道有40%来自于老顾客的推荐,而T03则来自于T03。你把零跑推荐给你的朋友,他们多半会说:“这是什么牌子?”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零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品牌不出名。而从价格上来看,C11的出色表现,其实是得益于它的粉丝。6000多个订单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前两个月下单的,也就是说,顾客对这款产品的认同并不高,他们只是想要更多的折扣。

“破圈”,肯定是零跑的主要任务之一。否则,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而在IPO之前,零跑也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稳定士气。董事李柯、吴利强、敬华等人都在前不久离任,这在业界是很少见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管理层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
零跑2.0策略能否在2025年售出80万台?
“零跑在去年中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零跑2.0战略发布会,其创始人朱江明向外界描绘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会有8款覆盖35万以下价位的车型,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2023年底投产激光雷达方案、2024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累计销量80万辆、三年内超过特斯拉......”
很麻烦?用华为的苏菁的话来说,L5级的自动驾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可以想象,零跑2.0的成功几率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