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三大件和国产三大件哪个好?


曾听过最多国人对国产汽车的评价就是“超越韩系,看齐美系,紧跟日系”。不否认国产车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包括一些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变速器和发动机方面实力雄厚的国产品牌也逐渐摆脱了围绕三菱的梦魇。并且从国产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也度过了从外观、丰富配置和模仿差异化提升到硬实力差异化的起步阶段。

但,该正视的还是要正视,国产车超越韩系车仍有一定差距,国产车超越韩系也只能说是在国内市场销量超越韩系。而且国产车以前主要是拼10万以内的代步车,现在10万以内和10万左右仍然是国产车的主要车型布局区间。

但从销量来看,现代起亚可以说是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虽然韩系依赖国内市场,但在全球范围内,韩系仍然超过本田、福特,只是去年在华销量下降时,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与国内销量最大的吉利、五菱、长城90万辆相比,销量最大的吉利销售了150万辆,五菱135万辆,长城90万辆;相对于全球750万辆的现代起亚,销量最大的起亚,销量最小的起亚,销量最小的起亚,销量最小的起亚,销量最小的起亚,销量最大的欧美。

国产韩系 VS发动机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颇有说服力的《沃德汽车》,它是一本涉足汽车90多年的权威杂志。这是一个涉及发动机技术、功率、油耗、噪音、稳定性以及载重汽车实际运行性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机构,最终给出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

在2010-2019年这十年中,韩系发动机只出现了2013-2014年的缺席,而沃德十佳发动机韩系则出现了8次10次,其发动机领域涵盖了氢燃料、大体积自吸、小体积自吸、小增压和混合动力。例如国产车型搭载1.6L、1.4T、2.0 L以及2.0 L+50 KW的插电式混动。

暂时不讨论国产引擎何时能上沃德十佳引擎名单,谁会成为第一个上沃德十佳引擎。现在国产发动机各种碾压别人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完全稳定下来再讨论技术超越。长城、长安、奇瑞、 BYD等以吉利和长城为代表的国产汽车才刚刚走出“三菱发动机的阴影”,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出,怎么可能去碾压韩系?

而且有些发动机号称“自主研发”,大部分还是可以看到仿造的影子。的确,长城、吉利和长安都有自己的代表引擎,但实际的载油量、故障率、调教以及性能匹配等方面都不太乐观。普通发动机从设计、研发到试验再到量产,一般需要6年以上,反观国产发动机大多只需2、3年就能量产,是国产技术太厉害能跨越时间吗?懂得一些机械知识和引擎知识的我想都能看得出来。

韩国式 VS国产变速器

是否国产车的第二大核心零部件变速箱领域已经超越韩系?当代旗下比较著名的变速器品牌是摩比斯和派沃特,摩比斯主要集中在双离合变速器上,派沃特专注于自动变速器的 AT方向,但双方都有牵连。近代起亚集团在世界上驰骋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和工业水平不受制约,从熔炼、制造到销售和零部件供应,汽车业都有一整套自给自足的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产品牌能基本自给自足。

韩系车 VS国产车

谈到底盘大家都会说 PSA,谈到 PSA大家都说在 WRC上法系车的供给量多,法系车的供给量是毫无疑问的,看来 WRC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汽车的底盘性能。近期有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现代派来2017 WRC葡萄牙站的小钢炮I20 Coupe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后现代的总分上超过丰田和雪铁龙,要说别人底盘没实力也是自欺欺人。

老实说,我根本不想和 WRC的车型做比较,毕竟它们的量产车还没有达到一个级别,但如果有人非要用杠这个东西那你可以回头看看。韩系的底盘被贴上了松散的标签很久了,难道过了多少年别人还不知道发展吗?当代宝马工程师花了很多钱请来的不仅仅是做自己的样子。尽管到目前为止大家普遍认为韩系底盘不如德系、美系,但它也在努力往更高的方向走。

此外,国产车在高端车方面几乎没有涉猎,韩系的跑车、 MPV、高性能车和豪华 SUV都发展了多年,这些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说你在发展别人,别人在发展,超越怎能如此简单?无论韩系车未来在国内怎样发展,别管国内人怎么看韩系车,但是你不能否认人家的实力,尤其是美日在氢燃料领域的地位不如自己,我们与它的差距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