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娱乐系统(俗称“车机”)是驾驶员和车辆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许多自主车企和新造车势力将提升车机系统的交互体验作为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但在真正的开车过程中,即便有智能车机陪伴,驾驶员仍然会边开车边“玩手机”,车机系统是否在车上就是个鸡肋?
流量的困惑:
流量之于应用服务,相当于汽油之于汽车,粮食之于人类般重要。现在无论是哪家运营商,都推出了低价无限流量套餐,让人们再无流量焦虑,畅行于各个应用APP中,而车机流量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降费培训用户的过程。
早期的时候,购买斑马系统(阿里和上汽的合资车联网公司)的上汽车主在购车首年可以获得2G音频流量,续购需要30元500M,而同期的三大运营商则已将手机无限流量套餐运营的相当成熟,50元左右即可获得无限流量,那时候开车的我们听在线音乐和电台的时候都要精打细算,免费流量用完了,如果不续费,车机就相当于一个高德/百度导航仪了,与手机导航相比只是屏幕大些,导航精度和算路优化上别无二致。
到了现如今,随着车联网在整车功能地位的不断提升,流量也从原来的又贵又少,逐步向无限流量,每月放松的方向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到:斑马车机的流量价格从30元500M降低到47元/一季度(299G),上汽大众车型更是每月免费赠送车主500M流量,相信随着5G的到来,带宽速度和流量费率将进一步降低,因此将带来的则是车联网服务使用率的逐步提升。
早期斑马流量包
2020年斑马系统流量包
行车安全之达摩克利斯之剑
手机应用注重沉浸式体验,所以可以看到现在遍地的低头一族,甚至有人刷手机踩到泥坑,撞上电线杆,而车机由于属于汽车的一部分,那么在开车过程中也需要对用户的行车安全负责,应用APP除了界面和交互不能做的如同手机般引人入胜外,更重要的是司机通过触控显示屏的方式操作车机,有可能会使驾驶分心,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语音功能则变得无比重要。车载语音与手机语音是完全两个类型的功能,手机语音更注重易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微信语音让打字不熟练的中老年人实现了无障碍聊天,siri的语音应答也产生了不少趣味梗。但聪明的各位有没有发现,从没有人将手机语音功能作为一个打开应用或者使用应用的工具来看待吧, 在打开百度地图时,有多少人会使用语音来输入导航目的地呢?在打开QQ音乐时,又有多少人会通过语音来找周杰伦的歌呢?这一切不合理,在车上就变得合理了起来,因为在当前自动驾驶Level还很低的情况下,驾驶员的双手需要时时刻刻抓住方向盘,想要在车上切个歌,导个航,手动操作是完全不现实的,这时候就需要语音指令来做辅助操作,一般手动操作三四步才能完成的,通过语音只需要一句话即可完成。这就是语音识别的魅力所在
智能语音系统
硬件迭代版本慢半拍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应用的交互也变得更多元,更具冲击力,游戏视频的刷新率也到达了60帧以上,车机系统由于需要节省用料成本和硬件成本,因此大多数的车机硬件会用上落后两代甚至三代的CPU,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开车时使用车机系统感觉到不自然的卡顿,触摸无反馈,延迟甚至死机,即使有反馈也会加载半天才出现结果。即使用的是同一个服务商的内容,也会让用户体验直线下降,进而导致车主无奈放弃操作车机,转而使用手机。好在现在不少的新造车已经用上了骁龙820芯片,实车体验了一下小鹏P7和理想ONE,感觉触控反馈和划屏操作流畅了不少,所以只要硬件肯下功夫,车载娱乐系统的产品体验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鹏P7座舱
理想ONE座舱
结语
相信各位老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仍然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微信聊聊天,查查导航认认路,翻翻音乐听听歌,但是,手机毕竟不是为了驾车场景而开发的工具,只是因为当前开发者众多,应用覆盖更全面,用户习惯根深蒂固,导致驾驶员在开车时也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而车联网技术,车机应用正值蓬勃发展期,BAT和众多AI企业也不断加码智能网联技术,不断完善行车场景和生态。相信不久的将来,车载应用将带给驾驶员更丰富的乐趣,帮助驾驶员更安全的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