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题目就是丰田混动将来在我国内会越来越不行了。伴随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现在大家的意向越来越倾向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动车型。混动车型是过渡车型不假,但是这个过渡周期大概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所以混动车型依旧是走向碳中和新能源汽车改革重要的一环。所以说中国汽车品牌在混动技术开发的路线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现在如果不搞混合动力就等于被时代抛弃,所以我们看到比亚迪的超级混动DMI,吉利的雷神HIX,奇瑞鲲鹏DHT,长城柠檬DHT,东风风神马赫,长安蓝鲸IDD陆续的登场,甚至连不具备条件的造车新势力都知道要玩一下增程式混合动力。各家主机厂本着有条件咱就上,没条件咱要制造条件也要上。各位客官老爷可以看一下各家主机厂给自己混合动力的命名,像不像武侠修真小说里面的武林宝典的名字如雷贯耳。我这就奇了怪了,为何没有混合动力叫做大神DHT呢?

中国品牌做混动技术开发的开启故事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工信部召集各路大神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聊一下,现在咱中国品牌的市占率越来越低了,应该想个办法改变这种颓势啊。与会的各路大神嚷嚷着直接搞纯电动这玩意既环保还可以让我们和中东石油脱钩。想法不错,就是害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摔倒。于是大家想了一个稳妥的办法,就是一手搞纯电动,一手搞混合动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缓缓靠拢。工信部都想出了像双积分这样聪明绝顶的政策法案。双积分规定,生产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会产生正积分,如果平均油耗不达标,会产生负积分。负积分可以用正积分来对称,如果自家的负积分太多,正积分不够用可以从外面买正积分来抵消这些负积分,但是从外面的车企买正积分,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要花费不菲的费用。

双积分的核心作用点就是为了限制大排量发动机的发展,口号就是碳中和,实际是我们这几位大神玩不了V6、V8发动机。当时的丰田虽然没有参会,但是打听到了一点小道消息,当时的丰田一听,心里特别开心,搞纯电动咱不擅长,因为咱都把筹码压在了氢能源上了,搞混动咱擅长,从1997年开始咱就开始搞混动,当年小李子莱昂纳多还到处宣传普瑞斯环保,在西方世界精英圈里有丰田混动就是方向正确。丰田的心里是美滋滋的,因为虽然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它产不了,毕竟锂电池的成本它压不下来,但是要是拼平均油耗,这个它最擅长了,因为它的混动玩得嗨,到时候看看丰田怎么打败你们几个,这双积分政策定得好,妙极了,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此时的丰田还不知道危机已经悄然而来。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属于THS分流式混合动力流派。分流式混合动力简单的讲就是车子在中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依赖发动机的动力,它的电机只是一个辅助作用,既然丰田的混动车型在中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依赖发动机的动力,那直接把发动机的动力拔高就是了,这不就是1+1=2简单的数学问题吗?但是对于丰田来说,这道数学题真的不好解。因为丰田的发动机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要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所以丰田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很注重发动机的热效率比,如果太注重发动机的热效率,丰田这真的要钻牛角尖了。提升发动机热效率最好的技术路线当然是自然吸气了,因为毕竟涡轮增压发动机它的热效率比要稍微低一点。一旦走向了自然吸气开发路线,想提升发动机的动力,只有不停地扩充发动机的排量,1.5升排量不行就让1.8升上,1.8升不行就让2.5升上,2.5升也做不到那就要V6 3.5升上。这不,雷克萨斯的高阶混动都已经做到了V6 3.5升排量了,有些客官老爷这时候肯定就纳闷了,不就是排量大嘛,人家油耗低也行啊。

有的客官老爷可能不清楚,我们中国汽车在制造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税种就是消费税,消费税的征收比例完全是要看汽车排量的。丰田混动这种提高发动机排量来提升动力的策略,早晚会成为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的。我们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具体的事例,我们就以比亚迪的汉DMI为例子。比亚迪的汉DMI它是一个混合动力车型,但是它的排量仅为1.5T,而荣放的插电混动版,它的排量是2.5升的,排量1.5升的消费税是三个百分点,2.5升的消费税是九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荣放无论是插电版还是不插电版的混合动力,它的消费税都要比比亚迪的汉高出了三倍,这时候丰田肯定在背后说你们这样搞出来的混动车型专用发动机都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者是小排量自然吸气的,如果采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你们的热效率比低油耗肯定要高的。

但是丰田似乎忘记了我们中国锂电池技术厉害,确切的说我们中国的锂电池工业产业链比较厉害,我们可以做一个大号的锂电池装在车里,而且这个成本不是很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