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后最受伤的是谁?国产电动车新势力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特斯拉降价后谁最担心?毫无疑问是那些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贵,因为他们极有可能会被资本抛弃,同时本身又无法产生盈利和现金流,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为大家分析一下。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特斯拉异常强大,特斯拉的牛不仅在销售量上,更是在单车毛利率上。根据特斯拉公布2022年半年报显示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27.8%。

请注意,27.8%指的是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也就是没有算上特斯拉出售碳积分赚来的钱,所以有人说特斯拉赚钱是因为出售碳积分,如果不卖碳积分特斯拉也赚不到钱,这种讲法是非常片面的。

27.8%的汽车业务毛利率有多夸张呢?不仅远远大于传统汽油车的毛利率,而且吊打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比如,蔚来的毛利率为13.8%,只有特斯拉的一半;小鹏为11.55%,比蔚来还要低;理想的毛利率高一些,达到了22.09%,但依然无法使其实现盈利,2018年至2021年的四年里理想的经营业绩均已亏损告终。

国内造车新势力亏损严重、毛利率较低,之所以还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是因为有故事可讲,销量是故事的核心,只是在特斯拉降价后这个核心可能不复存在。

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下特斯拉已经能够做到数一数二的销量,国内唯一在销量方面能够与特斯拉相提并论的是比亚迪,但比亚迪的销量高与其大部分车型售价较为便宜有关,所以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利润率也不高,整个集团的净利率更是只有2.61%(特斯拉的净利率超过15%)。

特斯拉一旦降价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特斯拉的毛利率与净利率下跌,但由于特斯拉原本的盈利能力很强,单车利润率下滑后依然能够实现盈利,并且价格下降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销量,特斯拉的净利润总量因此会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净利润达到了55.49亿美元;“蔚小理”三家均是亏损的,不多说了,唯一实现盈利的国内一线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上半年赚了35.95亿元,只是货币单位为人民币,不到特斯拉的十分之一。

二是更多的消费者会购买特斯拉,“蔚小理”们的销量受到严重影响,故事里的核心要素可能不复存在。

国内对于特斯拉的舆论环境如何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即便如此特斯拉的销量依然火爆,归根到底非极端主义消费者最终还是选择用脚投票,谁不喜欢便宜又好开的车呢?如果特斯拉是中国企业的话销量会如何?简直难以想象。

特斯拉降价后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消费者,特斯拉有降价的底气,降个几万元还是能赚钱,单车盈利下降的不利影响会被整体销量的上升掩盖掉,“薄利多销”会让企业规模更大。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数量是有限的,买新能源车的人就这么点,买了特斯拉的就不会买蔚来的了。除非哪天禁止油车的销售,市场需求才会被迅速放大,但短期来看绝无可能。

这对国内厂家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本来就赚钱,销量再下降意味着亏损更大,你觉得他们怎么撑下去?

因此,那些原本销量就差强人意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会因为特斯拉的降价陷入困境,在被击倒的边缘徘徊,“蔚小理”这样的一线造车新势力情况会好一些但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是比亚迪,原因有三。

一是规模上已经成型,不会轻易被击倒;二是买比亚迪的人和买特斯拉的人根本不是同一类消费者,因为特斯拉降价而从比亚迪转投特斯拉的消费者占比相对于其它品牌少;三是比亚迪还有手机配件、电池等其它业务,可以分摊不利影响。

当然,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比亚迪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很低,车子几乎不可能降价,所以或多或少还是将受到特斯拉降价的冲击。

商场如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前几年享受了国家补贴带来的利好,那些没能抓住“舒适期”加固护城河的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