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摊牌了,我是一个迪粉。正在努力搬砖挣钱,我想拥有一台汉DM-P,3.7秒的百公里加速嘎嘎快,它的配置、外观、内饰,以及那个汉字车标,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唯一让我不爽的是,汉都TM快成为街车了,前几个月都是两万多的月销,而9月份更是直接突破了3万。
不得不说,你们是真的有钱,我目前还只能看看。另外我还想问一句,比亚迪凭啥卖得这么好?为了研究明白,我总结了一些大众给比亚迪的标签。
①:曾经的山寨低端车,靠模仿丰田起家。
②:奇奇怪怪的名字和车标,尤其是这个比亚迪这三个字让人一言难尽。
③:国产汽车厂商。
④:伪装成车企的电池厂商。
⑤:电池做得很好,是全球第二的电池企业,刀片电池相当安全。
⑥:不只是会造车造电池,还会做芯片、口罩、军工等等。
第一条和第二条肯定要排除的,它们反而会影响到比亚迪的销量。
比如我的大表嫂买了小鹏P7,我问她为啥不买比亚迪,现在比亚迪的车卖得很火啊。结果人家说比亚迪不是品牌,虽然现在很火,但以前的车太低端了,让她有点接受不了。
看来有些消费者仍有刻板印象,希望比亚迪的营销部门可以注意一下,咱这个品牌宣传工作还得加强一下,研究一下怎么获得众多女性消费者的认可。
毕竟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买什么车,女性还是很有话语权的,而女性往往不会从技术层面考虑,她们更多倾向于品牌消费。
由于近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很多人都有民族情绪,对国产有更多的期待,那么比亚迪作为纯国产的车企,肯定也会因这两个字有“buff”加持,就拿我自身来说,如果比亚迪是外资企业,那我肯定没有那么喜欢。更不会为了它写这样的小作文。
但我个人认为,比亚迪销量暴涨,“国产身份”绝不是根本原因。毕竟造车的不只是比亚迪,国产也不只是比亚迪。
比如长城、吉利、奇瑞,这些曾经强于比亚迪的国产车企,销量为什么没有爆发呢?
所以我认为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比亚迪抓住了风口,第二是比亚迪抓住了用户需求,第三是比亚迪的自身格局。
风口是什么?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燃油车始终是要被淘汰的,欧洲多个国家已经明确规划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我国来得比较直接,拿钱补贴电动车发展,海南省更是宣布在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
电动车在未来肯定会取代燃油车。而比亚迪则是第一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那什么是用户需求呢?
说简单点就两点,即经济性和实用性。
电车的用车成本比油车低,即便是油价没有上涨,同样行驶一公里,电车的用车成本只有油车的20%,有的甚至不到20%。
但许多人对电车有里程焦虑,而且电车充电麻烦,加满油只需要几分钟,而充满电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所以电车跑长途没有优势。
比亚迪的混动车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以汉Dmi为例,市区上下班可以用电,跑长途就可以烧油,而且油耗也比一般的油车低。假如在限牌的城市,混动车还可以上绿牌。如果不是对品牌有要求的话,谁会拒绝这样的混动车呢?
最重要的是比亚迪相当有格局。
比亚迪最早是做电池起家的,船夫哥于1995年在深圳创立比亚迪,如今被人诟病的名字,也是当时随便给想的一个,因为正好它就通过了工商局的审核。
也不知道船夫哥现在后悔了没有...
2003年,比亚迪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电池企业,也是在这一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进军造车工业,开始生产燃油车。
有一说一,比亚迪的汽车确实是靠山寨起价,这一点连船夫哥自己都承认,比如一代神车F3就是模仿丰田的第九代花冠。
而F3也依靠低价打出了一片市场,累计销量超过了300万,让比亚迪汽车赚到了第一桶金。但这奠定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
总结一下就几点:山寨、低端、廉价、做工一般。
那比亚迪的格局在哪里呢?
不管你外界怎么评价,比亚迪始终在按照自己的路子在走,模仿就模仿呗,在造车行业,除了奔驰,哪家不是靠模仿起家的?
而且比亚迪一开始就志不在燃油车,从2004年开始研发混动车,并在2008年推出第一代第一款混动车F3DM,这车还上过深圳的车展。
所以你要问比亚迪汽车的销量为什么这么火,这都是人家20来年的技术研发的结果。
如今的比亚迪如日中天,但它早已把目光看向海外,除了进军日本和澳洲,上个月又在欧洲开了汽车发售会。
而有的车企格局就不一样了,至今还在窝里斗,发新车不提一嘴比亚迪都不好意思,更是打出北乔峰南慕容的类比。至于名字我就不说了,反正你们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