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概述:
降价潮品牌包括特斯拉,福特电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奥迪,大众汽车,丰田和本田等合资、独资、进口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涨价潮品牌包括比亚迪,问界AITO,吉利极氪标识不涨价但基本表示没有降价的可能性
预计会涨价的品牌还有广汽埃安,长城欧拉,哪吒和零跑等品牌。
降价潮如期而至,参与的品牌也不出预料,基本都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表现很差的外国汽车品牌;其中唯一的高销量品牌特斯拉的真实销量也有大幅下滑,10月的批发量比实际销量多出五万多辆,所以才会有接连降价的操作。反之,如果能热销则必然不会降价,这是很自然的规律;那么所谓的“降价潮”也就是断章取义了,准确地描述应当是“外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降价潮”。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持续增长,保有量和渗透率的增势都很理想;只是驱动增长的源动力并不是在燃油车阵营里表现尚不错的合资汽车,而是以一线自主品牌为主体。
这是很多合资汽车用户所无法接受的事实,因其多年来形成的文化和品牌认同感被瞬间击碎,这就等于其精神世界和信仰的崩塌;所以也才会出现一些刻意歪曲事实,将销量仍在快速增长阶段的自主品牌与这些合资或进口车混为一谈。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现阶段能接受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普遍分为两类,其一是思维比较活跃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中青年司机,这些司机对于外国品牌的迷信程度远低于中老年司机,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都有高度的自信;有此为基础则会逐渐形成面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而只要能理性地面对中外品牌,在技术层面进行对比分析的话,国产汽车的技术领先优势就会被发现。
第二类则是以降低用车成本为初衷而选车的司机们,这些司机的选项多为中端或主流车,而在这两个价格区间段里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均为自主品牌;并且有了由第一类司机们为基础打造出的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风向标,选车也就有了参考,至此中国品牌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
上述合资汽车品牌(含独资企业特斯拉)与部分进口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技术并无优势,因为整个西方汽车工业体系都是围绕着燃油车打造,上百年来构建的巨大产业链体系很难转型和升级,大有动一发而牵全身的问题;所以在三电技术领域已经输给了中国,有些时候起步晚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不至于在思维能力上被加上“质子束缚”。
没有了技术优势的外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卖点只剩下了品牌,可是这些品牌所在的“绿色赛道”里的裁判们大都头脑清澈,品牌不再是卖点或不能作为主要卖点;所以这些车注定只能以价换量,只是价格越低则品牌定位越低,最终这些品牌都会因降价走量的模式而坠入深渊。
所以大部分自主品牌都不会去跟“降价潮”的风,否则必然是自毁前程。
预计在2023年里会有不少品牌涨价,因为补贴的退出会让车辆的制造成本高出几千到上万元;在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的过程中,能将涨价幅度控制在5k左右就算难得。反之,在补贴取消之后还能够继续降价的品牌,可想而知其车辆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车辆的真实品质又如何;一旦大多数司机想通了这点,那些外国品牌的“大牌车”会更快的被淘汰。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