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以为”,而不是去分析、判断和决策。 那么什么是“我以为”?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马路上看见了一只狗,那在你面前经过的车辆一定都知道有条狗。 如果你看见过这条狗带的牵引绳就一定知道这条狗不会走很远。 这时候就需要判断这个狗能不能走的远;如果不能,那就说明了这个犬不会走。 我们做事情都要用到分析判断这个能力和经验。 比如判断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判断前车在超车还是停着;判断路上有没有大货车等。 在我们没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经验的时候(即使是新手),那也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条狗是什么样的品种、大小、性格等。 我知道这篇文章讲了很多新手上路容易犯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有些事情要谨慎“我以为”也就是“经验主义”——当你没有足够经验或者有足够多的经验时,就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则会犯很多错误!
比如:在马路上看到了一辆摩托车,那在你行驶到摩托车面前的时候,你就要减速。 (因为摩托车速度很快,而摩托车前面又没有车。 如果我们在这里减速,那么后面的车辆就会有很大风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因为前面有很多小车。 而摩托车又不能刹车,所以就会造成交通事故。 (其实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前面的小车太多了)这里就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了,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话。 如果你认为后面的车开得快就减速让它开那么久;如果你认为后面的车开得慢就快点让他通过;如果你以为对面过来一辆小车要撞到我们来,那你一定会撞到前车的(或者我们说“被追尾”)。
为什么要打转向灯? 就是为了提醒其他车辆和行人,你要转向了,请注意。 因为你打转向灯可以让别的车辆知道,你已经转向了需要刹车了,如果不打转向灯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我以为”就是对的,一定会发生问题! 我经常看到有些新手上路就不停的开着大灯然后让别的车辆避让的。 这是因为你在开车时总是习惯性用大灯照明自己视线外的路况和对其他车辆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恰恰不太准确。
开车最重要的是什么? 安全! 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对新手来说。 如果一辆车没有了安全,那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悲剧。 很多时候司机因为看不见或者说看不清路面的情况,都会在导航里下错误的结论。 这样就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新手上路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驾驶习惯。
当你开车上路,你会发现路上会有很多的坑,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踩。 因为很多情况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不能光凭你的感觉和经验去操作。 就像我们骑电动车或者自行车的时候,遇到坑很正常,我们要把脚放在刹车上进行观察和判断,然后在确定安全再继续前行。 同样的,开大货车的时候,也是一样。 比如当我们看到路上有坑要减速,千万不要觉得这个坑会影响自己的驾驶安全而盲目刹车、油门加速来进行避险。 这样做只会让你更容易造成翻车现场,从而发生交通事故。
因为你还没有仔细看过前车是否停着,这时候你就很容易作出判断。 比如前车是一辆蓝色的汽车。 他是不是要在路口等红绿灯,如果等久了,他会熄火的。 我也会把它的情况告诉给你,并告诉你他是否要超车。 所以如果你判断错误了,被人家超了,那就别怪别人让过。 毕竟这个时候安全第一!
现在路上车越来越多,你也看到过很多在超车的时候,不看后视镜的人,最后被后车超车! 特别是新手,一上路肯定要看后视镜,因为总会有车在你后面出现。 如果前车速度快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在你前面进行超越或者变道,他们只会选择在自己的车道进行行驶。 但如果后车慢那么一点,那么后车超车的人肯定也不会去变道。 如果有后车变道你还在不停地看后视镜的话,最后肯定会被后车撞! 现在路上车越来越多了,你的视野一定要足够宽才行。 我记得之前一位女司机开着新买还没有上牌的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被对面冲出来的大货车撞死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左打轮,等着啊”。 这句话是没错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视,有没有车辆会对我们的车辆进行“蓄意”碰撞。 比如,你的车右侧出现一辆正在并线的汽车。 这个时候你在超车的同时就很容易被并线的车辆给撞上! 而且很多时候如果你不提前打转向灯提醒旁边的车辆或行人,那对方一定以为你在看他。 所以提前打转向灯,观察车辆右侧有没有车辆来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