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满,豪华感不输宝马5系,试驾比亚迪汉EV,喜忧参半


如果你也关注每月的中大型车销量榜,一定会发现榜单上从今年开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它不像传统品牌车型那么保守,该有的科技配置一个不落,近5米的车长,加上媲美跑车一般的流线动感,回头率百分百。

外观解析

如果你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台比亚迪汉EV的外观,我认为,它是20-30万元价位中,车身比例最协调,运动元素最丰富的一台四门轿跑车。当然,也不能因为它造型动感,就把它归为中型车一类,它的车身长度达到4米98,车宽1米91,轴距2米92,这些参数列出来,同价位的凯美瑞、迈腾、雅阁可都得靠边站。

承袭自比亚迪有名的“王朝”设计语言,这一款汉EV整体造型优雅动感,尤其是从车头斜45度角看过去,就像是一头肌肉感紧实的黑色电兽趴在路边,通体幽黑,锐利的矩阵式LED灯角发出点点暗蓝色的幽芒,就我个人审美而言,我觉得吸睛程度丝毫不逊于保时捷Taycan。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的大灯除了自适应远近光以外,还配备了同级罕见的前大灯雨雾模式,灯光安全配置比较丰富。

侧身可以看到,一段下凹式腰线从前大灯一直延伸向车尾两侧的肩线,低趴的造型彰显出张扬的个性气息,超2米9的轴距配上隐藏式门把手进一步加深了它的动感背影。我们借来的这款汉EV,车主为了体现个性,还对轮毂、徽标、C柱鲨鱼鳍装饰进行了熏黑处理,远远看过去,我已经Get到它冷酷无情的“黑武士”魅力。

车尾部分的设计,我个人觉得没有完全和前脸、侧身融为一体,有种生硬的结合感,动感饱满的线条元素突然转变成平直的造型,虽然每次启动时,都有细腻的流水灯效凸显仪式感,但无论是灯腔造型,还是点亮后的辨识度,都无法和现款汉EV的尾灯设计相提并论,现款尾灯设计改变后,就像是脱胎换骨一般。

外观就是这么多,接下来到车内看一看。先等等,隐藏式门把手弹出的仪式感是有了,可这不太紧致的固定方式,还有这塑料感满满的握把,像是“一盆凉水”倒在我头上,细节有待提升。

内饰解析

回归正题,不得不说,从视觉上感知到的配置来说,这台比亚迪汉EV的科技感和豪华感都远超同价位车型。可以直观看到,一块15.6英寸可旋转中控大屏居于视线C位,中控台采用“王朝系列”标志性的环抱式设计,磨砂晶面饰板夹在中间,将中控台分割为上中下三层,侧面的阶梯型空调出风口和扬声器金属罩盖相辉映,再加上内饰多处采用软质材料包覆,握着双幅式拼色方向盘的时候,让人有一种开着50万豪车的感觉。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原车中控台中间饰板以及中控台下方面板均采用钢琴烤漆工艺,我们借来的这台车贴上了磨砂晶贴膜,视觉效果会有所差异。其次,门板和中控台接壤的这块区域,缝隙有些不尽人意,当然,考虑到价格也能释怀,但我个人还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将豪华车所谓的做工和精密打下来。

再说回它的科技感,正前方是一块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界面简洁透亮,行车信息显示清晰易读,根据驾驶模式的不同,还会更换表底颜色,扁平的UI设计还不错,但看久了就会感到乏味。车机搭载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支持DiPilot智能辅助驾驶,提供360全景影像、底盘透视、遥控移动车辆、语音识别、HiCar手机互联、OTA升级、空调风量/温度设置等等。这里需注意,这款车的全景影像清晰度相当高,而且透明底盘画面没有切割撕裂感,用起来流畅丝滑,非常好用,值得点赞。

和我们此前试驾过的宋PLUS DM-i一样,这款车的车机系统易用性和功能性都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中控屏,可以下载应用商店中的主流App应用,诸如抖音、微信、QQ音乐等都可以自由安装或卸载。而且,语音识别准确率也很高,你比如“你好小迪,打开天窗”......“你好小迪,空调设置在25摄氏度”........车机操控流畅性不错,几乎感受不到延迟卡顿的存在,氛围灯、音响效果,还有驾驶舒适性调节都集成在一起,功能集成度更高的同时,找起来也更费劲了。而就是这样,我仍觉得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强了不少,科技感是它唯二的大杀器。

再说说驾乘方面的感受,我们这款车是2021款标准续航豪华型,是一个入门版本,座椅采用仿皮缝制,前排座椅都带有电动调节,主驾驶座椅还额外配有腰部调节/加热/通风功能,副驾驶座椅配有老板键,从功能配置上来说,没什么可挑剔的。不过,就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而言,我感觉这台车还有向上提升的空间,首先我身高1米75,视野并不是太好,其次,坐垫对腿部的承托不是很到位。

而且,如你所见,前排可放置的储物空间并不多,除了常规的门把手、扶手、主驾驶左侧、中控下方、中央扶手、副驾驶侧以外,没有其它多余的空间布局,但好在中央扶手宽度和深度不错,放一些琐碎物件还是比较轻松的。

后排部分,豪华感并没有消失,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几乎都是软质面料,前排座椅背面还有一条环绕高亮黑饰条包嵌,看上去比较高级。得益于超2米9的轴距优势,前排座椅调到我合适的位置后,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三拳的余量,且后排地台凸起不高,坐三个人也不会感到过于拥挤。

不过,需要提出批评的是,头顶即便做了掏空处理,但头部空间还是不够宽裕,且顶棚中央有个明显的凸起,唯有抬头看向可开启全景天窗时,能够缓解一些空间上的压抑感。另外,座椅靠背角度无法进行调节,靠背填充物不算柔软,坐垫的长度不够,无法给身体带来更好的承托和包裹感,舒适性较为一般。

此外,后排门板储物槽设计角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坐垫紧挨着,伸手去拿取东西时不太顺手。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款车后排扶手细节到位,采用和迈腾一样的贯通式掏取后备箱设计,比较方便实用。整体而言,和主流的20万元级合资中型车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细节还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发出更耀眼的光。

动态解析

后排是用来坐的,前排是用来开的,一辆车好不好开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这台汉EV搭载一台最大功率222马力的前置单电机,最大扭矩330牛·米,配备64.8千瓦时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综合续航506公里,整备质量1940公斤,风阻系数0.233,官方零百加速7.9秒,使用快充模式充电至80%只需25分钟。结合各项参数而言,放在20万价位段中,产品竞争力还是蛮强的。

可话虽如此,也不能说太满。是骡子是马,开起来就明了。这款车有运动、ECO、雪地三种驾驶模式可选,先切换到ECO模式,同时仪表和中控屏界面变为蓝色界面,踩下电门,动力续续跟进,释放过程就如同2.0L自吸发动机配CVT变速箱一般,有明显的动力递增感受,转向虚位小,但偏沉重,刹车脚感没有虚位,缓刹车时,能够感受到动能回收系统工作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在快速变道时,车身循迹性做得一般,转向手感较迈腾、凯美瑞而言,回正力矩不足,让人觉得操控起来有难度,不及合资轿车产品更加轻松。

而当切换到运动模式时,仪表盘和中控台的表底颜色都会切换到红色,能够从环境氛围上给予驾驶者一定的兴奋感,电门轻踩就能感受电能再集聚力量,深踩下去,会出现短暂的推背感,但不是很强烈,同时转向手感会变得更扎实,让人不自觉地紧抓方向盘。

另外,这款车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调校风格倾向于舒适性,但整体表现在我看来,和凯美瑞、迈腾等竞品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过连续颠簸路面时,悬架无法快速过滤多余的晃动,而且悬架对于路面的细小震动,隔绝得不太到位,相比迈腾,少了那种稳中带韧的优雅;而相比凯美瑞,则少了一些悬架过滤车身跳动的细腻感。

舒适性方面,原厂配备前排隔音夹胶玻璃,前排对风噪有一定的隔绝作用,但在后排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这款车配备了马牌MC6轮胎,虽然抓地力不错,主打操控性能,但静音性一般,反映在行车过程中,胎噪较为明显,破坏了电机和底盘隔音棉共同创造的静谧氛围,而当行驶到中高速时,整车对风噪的隔绝也比较一般,和此前试驾也带有前排隔音玻璃的凯美瑞豪华型旗鼓相当,未能达到理想的主流BBA中大型车水平。

结尾

最后,按照惯例,简单做个总结:超跑级回头率,百万级豪华感;尺寸探到中大型,舒适留在B+级;一身绝学电气化,智能比肩特斯拉;动力平顺没得说,操控还有潜力升;销量常驻排行榜,省钱靠谱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