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赶合资汽车品牌的路上,国产品牌依然有很长的路


前言:在汽车领域,国产汽车品牌和合资汽车品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国产品牌的销量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利润都远不及合资品牌。

尴尬的第一大汽车市场

选择国产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和合资汽车品牌的消费者,是两个泾渭分明的消费群体。在支持国产方面,汽车消费者一直做得不错。无论是长城、比亚迪还是吉利、荣威等品牌,这些年不仅车型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而且销量也节节攀升。但是和很多国产商品一样,中国虽然拥有最大的市场,但是大而不强也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最大弊端。从设计能力到动力系统,我们的现状和20多年前几乎没有区别。唯一壮大的就是产量和销量,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孱弱的国产汽车品牌

发动机算是汽车产业上最顶端,也是汽车最复杂的部分。虽然目前吉利、一汽以及奇瑞都号称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动机,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国产汽车品牌早前用的发动机基本都是从日本的三菱购买,目前有很多车企依然是由三菱提供发动机。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产汽车品牌油耗始终降不下来的一个原因,发动机受制于人永远享受不到最先进的技术。而目前很多号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基本都是通过仿制而来的。国内汽车发动机技术从一个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来,油封和活塞环国内可以做,但是无论是可靠性还是耐用性永远比不上同类的国外产品。汽车另一个重要的部件自动变速器更不用提,很多国外汽车品牌都没有成功研发。而在汽车其他零部件供应,基本都是依靠国外。从气囊、轮胎和车身防腐工艺,基本都是依靠国外技术。甚至在汽车传感器方面,基本上也为0。

国产车与合资车到底差在哪里?

抛开动力部分,国产车与合资车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是设计能力,设计水平也代表了一个车企的潜力,高水平的设计能力可以让车企永远先人一步。设计的基础是硬件,硬件如果提升不起来,设计永远得向现实妥协。硬件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实现设计上的突破就得有硬件上的支撑。SUV在设计上可以将稳定性、通过性设计到最佳,而如果发动机和整车的制造工艺跟不上,设计的预期就无法达到。目前依然有国产汽车品牌的设计采用外包,甚至于有众泰这样的依然靠山寨造车,这也是国产汽车品牌的无奈。其次就是整车的整合能力,合资汽车品牌从设计到制造基本掌握了全产业链。而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动机大部分依然靠买或者仿制,对于动力系统没有足够经验和技术沉淀。而底盘的调校和研发基本也是拿来主义,所以对于拿来的东西再拼凑到一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整合能力需要对各项技术指标拥有长期的沉淀,小到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大到动力如何调校。

所以,在追赶合资汽车品牌的路上,国产车依然任重而道远。无论是技术还是品控,都有很多方面需要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