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凯迪,毁于锐歌。
很难想象,这个呐喊来自一位凯迪拉克LYRIQ锐歌曾经的铁粉。

近日,凯迪拉克首款纯电动车型LYRIQ锐歌(以下简称锐歌)陷入严重的质量危机中。
多位车主在网上喊话凯迪拉克,细数车辆遭遇的质量问题,希望凯迪拉克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处理。

其中名为“自由挥杆”的车主,直接列出锐歌的21大问题,并表示未完待续。要知道他提车还不到三个月,总共开了也就900公里。
或许有人会纳闷,开了900公里就发现这么多问题,这不会是个小黑子吧?其实,看过车主的总结,疑问就会少很多。
毛病真不少
在此,我将车主提到的问题,简单地划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与安全有关。
车主提车当天就在行驶中因失去动力而抛锚,后续又遇到方向盘突然转不动的情况。再就是自动刹车逻辑智障,会突然刹停。

其二,与车机有关。
不仅主打的超级自动驾驶SC没有开通,像360全景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基本的功能也没有开通,而原本定下的OTA时间一拖再拖。
此外,车机黑屏、死机是常态,倒车影像也时常出现问题。车辆经常提示保养高压系统、提示维护刹车系统或刹车系统不可用。

其三,与续航有关。
官方续航宣称653公里,实际只能跑239.7公里,续航打了3折。锐歌的电耗非常高,能达到38左右。
而除了以上三点外,该车主还提及全车异响、空调制热不行等问题。
看过车主陈列的故障,顿时感觉能开900公里,已经不算少了。毕竟有些问题甚至影响驾驶安全,严重了会造成交通事故。

尽管该用户已经进行了车主认证,但仍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怀疑。一来,续航缩水实在是太过离谱,二来,新车怎么可能集如此多的毛病于一身。
在我看来,关于锐歌的某些bug,或许有被夸大的成分,但更多的毛病,或许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有太多车主吐槽了。

比如说,锐歌的AEB自动刹车功能就形同鸡肋,常常在正常行驶状态下突然刹车,不仅自己吓一跳,后车也差点追尾。以至于锐歌车主达成一个共识,上车先要关闭主动刹停。
此外,像方向盘助力失灵锁死、网络时有时无、车机系统卡顿等,都是家常便饭。
除了质量问题让人担心外,曾许诺的功能一直跳票也让人难以忍受。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车主站了出来。

不客气地说,锐歌在交付的时候就像一个半成品。考虑到它43.97万的起售价,车主说是买了个祖宗丝毫不为过。
电车不好造
传统品牌一发力,就能干趴新势力。
随着传统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不断折戟,我们已经很久没听到过这句话了。早前,人们还认为传统品牌不是不会造纯电动车而是不想。
现在看来,电车与油车有着很大的区别,纯电动车不好造。而锐歌的遭遇,则进一步说明了纯电市场的门槛其实很高。

背靠凯迪拉克这个二线豪华品牌中的中流砥柱,并且基于奥特能纯电专属平台打造,再加上造型设计上令人惊艳,锐歌被寄予厚望。
但现实就是非常戏剧性,锐歌非但销量不好看,还因为质量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中。锐歌,就像是凯迪拉克匆忙上阵的产物。

一方面,锐歌的三电技术让人不放心。
锐歌来自奥特能平台,按理说在三电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诸如续航缩水、电耗比较高,以及行驶中车辆失去动力这些问题,却都与三电系统息息相关。
从油车向电车转变的过程,其实也是电子控制系统变得更加重要的过程。凯迪拉克虽是燃油车领域的巨头,但却是电动市场的新丁。关于电子控制的设计逻辑,或许是它的弱势,这也是为何锐歌会出现一些看起来比较“小儿科”的故障。

另一方面,在软件上的功夫不到位。
纯电动车的难点在于软件系统,凯迪拉克虽然在硬件上毫不吝啬,但是在软件上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锐歌搭载了时下最流行的8155芯片,但是黑屏、死机等问题避免不了,流媒体后视镜黑屏也是常态。
显然,凯迪拉克在软件的匹配、优化上存在很大的硬伤。在软件上的能力不足反映到车辆上,就是涉及虚假宣传。

比如,凯迪拉克承诺在2023年春节为车主升级360全景摄像头、SC超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但时至今日,它仍未完成相应的升级。也就是说车主虽然付费了,但完全享受不到这些功能。
不仅锐歌像是一个半成品,它的车机同样也是个试验品,对花费了四十多万买车的用户来说,真是哑巴吃黄连。

更让车主哑然的,是凯迪拉克的服务。锐歌有针对用户的专属管家,但是在收到问题之后,只会机械的将问题反馈,并不能拿出有效的措施来改善。
而随着用户的不满增多,凯迪拉克的售后服务专员也有些应接不暇,导致了售后滞后,这进一步惹恼了用户。
写在最后
诚然,豪华品牌进军新能源市场鲜有顺风顺水的。但像锐歌这般挫折离谱的,也不算多见。
用户选择锐歌,是出于对凯迪拉克的信任。结果却是,花大价钱买了个烫手的山芋。这不仅影响了车主的正常生活,同时对品牌口碑也是很大的打击。

面对锐歌车主的不满,凯迪拉克有必要拿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措施,来安抚他们的情绪。或者,至少能有一个处理问题的态度,让事件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毕竟,3·15晚会已经很近了,要是需要登上晚会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对初入纯电动市场的凯迪拉克来说,是一个很不体面地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