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举报比亚迪这件事,一时间被闹得沸沸扬扬,长城汽车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长城汽车已于4月11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两款车因采用常压油箱,可能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长城汽车5月25日发布声明告知公众。

长城声明▲
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长城自己买了两台车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发现存在环保问题,于是就公开实名举报,就此引发一场关于环保和竞争的风波。
其实,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很简单,既然长城敢实名举报,说明车子多少存在这个问题,只是问题的严重性罢了。
长城汽车认为,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违反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规定,并可能给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应依法给予一定的处罚。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这个不用多说,这是大环境的必然要求,任何企业都应该有高度的环保意识;二是出于对市场竞争的考虑,长城汽车与比亚迪在市场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在混动技术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和影响力。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认可。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可能也是希望通过打击其竞争对手的声誉和市场份额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地位。

而比亚迪也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比亚迪发布声明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比亚迪公司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账户评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比亚迪声明回应▲
比亚迪在声明中,没有正面回应这两款车使用常压油箱的问题,而是只指出了长城的检测程序的不合理,以及提到这两款车符合相国家标准,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权威检测和认证。至于回应有没有话外之音,这里也就不再过多说了。

来自网友的翻译▲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相信处理结果也不会有这么快出来,但我在这里做个假设,如果长城起举报亚迪成功,比亚迪还真的还麻烦了,会面临什么样麻烦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生产、进口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或者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机动车辆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零部件或者其他产品或者设备的生产者或者进口商,责令停止生产、进口,没收违法生产、进口的机动车辆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零部件或者其他产品或者设备,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进口的机动车辆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零部件或者其他产品或者设备价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或者进口许可证”。

因此,比亚迪可能会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涉事车型,并被没收违法所得款和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五十五条、六十六条、六十七条规定,比亚迪还有可能被召回已售车辆、面临消费者的追责赔偿、责令改正监测设备和数据等一系列问题。

要知道,比亚迪秦PLUS累计已卖出了33万辆,宋PLUS卖出了50万辆,若召回成本巨大。
召回车辆还是第一步,还要根据排放污染物的多少,很有可能被处以最高3倍金额的罚款,仅按照这两款车的起售价来算,两款车共计销售额至少928.14亿元,当然不可能顶格处罚,一旦坐实的话,估计得是好几个小目标了。为什么这么说?2016年长安汽车因排放不合格被没收销售所得1260.5万元+罚款378万元,总计1638.5元;2019年江淮汽车也是因为排放不合格,处以罚没款共1.7亿元。当时长安和江淮所涉及的车型销量,远不及比亚迪的这两款车。

江淮汽车罚没款1.7亿元▲
而且,这还会对比亚迪未来的销量造成重创,今年制定的350万辆销售目标将难以完成。
我站在一个中间人的角度来看,不偏袒任何一方,如果真如长城所指控的一样,那么按照相关规定比亚迪该怎么处理就要怎么处理,给汽车行业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如果长城汽车所指不实,那么长城汽车的吃相也太难看了,也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这一事件对汽车行业有着重大启示作用,在汽车排放和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不然也不会这么大力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时,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要求汽车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自律和诚信经营,以及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最后,希望比亚迪和长城不会因此受到大的牵连,都会相安无事,毕竟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汽车品牌,大家发展都不容易,相互监督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