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风向大变,国产固态电池开始量产,续航超过1000公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的开始认同新能源汽车才是未来汽车行业主流的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环保还是能源方面,新能源汽车相比较传统的燃油汽车都有很大的优势。从马斯特凭借着特斯拉一度成为全球首富就能够看出来,如今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对新能源汽车很看好。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电池无疑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点。动力电池也成为了衡量一辆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动力电池都是液态锂电池,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在液态锂电池领域,中国厂商无疑是占据领先地位的,就连特斯拉也要采供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以及比亚迪的电池。

不过根据最新传出的消息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风向大变,目前全球各大厂商已经开始从液态电池转变为固态电池。目前,国产的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量产,续航超过了1000公里。就在最近,蔚来发布的一款新车当中,就搭载了国产的半固态电池。

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的对比

目前无论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还是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主要使用的都是液态锂电池。这种液态锂电池由于材料受限的缘故,很难突破300Kh/kg,还因为液态锂在充电的时候会形成金属状的锂枝晶,一旦锂枝晶积累过多,就有可能导致电池短路等情况的出现,还会引发电池温度突然提升等安全问题。

固态电池由于材料的缘故,不仅在储能方面比液态锂电池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强劲的续航能力,并且在安全方面也有极大的提升。由于是固态不会形成锂枝晶,因此很少会出现电池短路以及电池温度骤升等安全问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全球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将目光瞄准了固态电池。可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风向已经发生了大转变,纷纷从过去的液态电池逐渐转变为固态电池。

在固态电池领域,中国的厂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国外厂商都选择直接研发固态电池,而中国厂商则更加侧重于通过半固态电池进行过渡到固态电池的办法。

中国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再次领先

最近,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发布了一款新的车型ES6车型,这款将于7月份正式交付的车型就搭载了国产的半固态电池。根据蔚来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这款半固态电池的续航已经超过了1000公里,并且能量密度达到了360Wh/kg。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也引起了业内许多人士的关注,不少人甚至还将中国目前的半固态电池和国外正在研发当中的固态电池进行的对比,推算中国是否能够再次抢先一步,研发出固态电池。有不少人都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中国很有希望能够抢先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最重要的是,在研发过程当中,半固态电池会更加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选择。

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实现了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开始逐渐投入到大规模商用过程当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宣布将要发布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蔚来只是其中之一。

在面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当中,中国企业选择了用半固态电池过渡,而国外企业则大多数选择了直接研发固态电池。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德国方面预计将会在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日本车企则大多计划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还没有公布具体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计划,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致也会在2025-2030年期间完成。虽然预计完成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这期间,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显然会更加有优势,更何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上一直都是处于领先的。

对于企业而言,营收和利润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也是企业研发新技术最大的动力之一。市场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科研投入,例如在液态电池时期,日本自研的氢电池可以说是全球顶尖的,但是就是由于缺乏市场,所以一直无法进行盈利,这也导致日本车企逐渐放弃了氢电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半固态电池和液体电池之间,市场显然会更加青睐于安全度、使用寿命和储能续航更加出色的半固态电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要选择用半固态电池过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已经转变了,中国车企需要抓住这个转变,维持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继续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抢先一步研发出固态电池能够让中国车企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