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外媒体近日发布的消息称:富士康科技集团近日正在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洽谈合作,如果合作达成的话双方将于未来成立合资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面向以中国市场为主的国家及地区制造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
除了制造及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之外,未来的合资公司还将会大力发展车联网业务。菲亚特将充分利用自身在汽车研发及制造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借助富士康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渠道拓展新科技汽车产品。而富士康则希望拓展除电子产品代工业务之外的“增长第二极”,以对冲智能手机等产品销售不断下滑的颓废之势。
如日中天的富士康危机重重
2020年1月9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对外披露其2019年全年业绩预报:截止2019年年底,富士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780.65亿美元,同比增幅为0.8%。从业务板块来看,企业类互联网及服务器业务营收增幅较明显,突破了25%,占总营业的比重约为两成;智能手机、电视及游戏类产品代工业务增幅次之,PC及平板电脑产品的增长最差,但是这两大类业务在总营业之中所占的比较是比较高的,合计约超过了六成。
从1974鸿海集团从台湾肇基成立,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时间,富士康的发展成就在整个全球代工领域都是佼佼者。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之所以能够收获今天的丰硕成果,跟其1988年开拓大陆市场和苹果智能手机的崛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目前,富士康在大陆的产业园已经密布长三角等核心城市,例如深圳、昆山等,同时也逐步延伸到了东北、山东、河南、贵州等地区,拥有的员工数量超过了百万人之巨。而随着2007年第一代iPhone开始出现,富士康的营收和股价表现就被贴上了非常浓厚的“苹果标签”,只要苹果公司有什么风吹草动,对于富士康而言就可谓是狂风暴雨。
从2016年开始,随着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领域的逐步萎缩,富士康科技的营收也随之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尽管后来富士康尽力开拓如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巨头的市场,但是由于郭台铭反复无常的变化,已经在富士康与众多国产智能手机企业间形成了一定的隔阂。未来,伴随比亚迪代工业务的拓展,富士康所面临的订单冲击将会更加明显。
事实上富士康高层一直都在试图摘掉“代工大王”的帽子,努力打造自有电子科技产品品牌。2016年年初,亏损已久的日本彩电巨头夏普公司同意了富士康开出的约62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随后就被纳入到了鸿海集团旗下。但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夏普在国内的销量情况一般并没有多少起色。因此,看似表面光鲜的富士康,其实所面临的各种潜在的内困外交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已经成为郭台铭离任后的管理层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能不能挽救富士康?
对于很多科技领域的爱好者来说,对于富士康要进军新能源汽车科技领域还是持比较多的担忧的态度。从2019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来看,全年销售总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滑4%,这是最近十年以来首次出现销量下滑的状况。
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在不断的收紧,补贴的范围及力度越来越弱。值得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时间之内,政策补贴有可能会逐步的退出市场。
尽管如此,恒大、蔚来、特拉斯、比亚迪等众多国产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还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未来形成的产能有可能是2019年的数倍之多。在这种综合背景之下,富士康进入新能源汽车之路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