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家轿10年缩影 朗逸Plus仍稳坐神坛-新车点评


  【尊流汽车网 新汽车频道栏目】十年时光扭头过,上百万销售量傲群英。从2008年起,大众朗逸车型早已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紧凑车市场细分中,辛勤耕耘了十年之久,总计卖出346万台的可怕的销售业绩,也确立了其无可撼动的市场占有率。现如今全新一代朗逸换句朗逸Plus,以大众集团关键的MQB服务平台更换上一代的PQ34服务平台,再加跨级別的车体长短和轮距主要参数,都让顾客无法忽略其存有。而依然正宗大家口味的进气格栅和车内饰配备尽管是多少有那麼一丝视觉的审美疲劳,还有其本身的这些槽点却又让顾客对其难以割舍。

  而做为一款中国特供车型,纵然着悬架大家的VW汽车标志,但与法国狼堡总公司的关联早已并不大了。当然,大家实际上也够本,终究還是让法国汽车企业懂了原先最懂我们中国人的還是我们中国人自身。闲话少说,下边就来整理下朗逸Plus的竞争能力都有哪些?

追朔好车发展历程

  2008年6月,大众(现改名为上海大众)宣布将第一代朗逸(紧凑车)走向市场,其衍化的两厢版称之为朗行、Cross版则称之为朗境,那时候被称作是上海大众第一款独立设计构思产品研发的大家批量生产车。新汽车根据PQ34服务平台单独设计构思产品研发,由加長的第6代Jetta的汽车底盘技术性及其与大家Polo共享资源的模块装配线而成,另外也奉献出了大众(现改名为上海大众)第一次的ODM核动力汽车亲身经历。自此的换代朗逸先发于2012北京车展,四个月后改为了新号大众帕萨特nms的模样。驱动力从原先的2.0升自然吸气换为了1.6升自然吸气和1.4TSI涡轮增压器模块2款,而变速器在延用5CT、6AT外,增加了7速DSG双离合器。此外在2017款上也有一台1.2T模块。

  而朗逸Plus是朗逸大家族的第三代组员,追上了大众集团MQB服务平台这款武器——一款可以模糊不清车型分类界限的武器。依照市井的叫法,紧凑车和中型轿车的差别关键取决于轮距、车辆长和排气量数据信息,可是全新一代朗逸(朗逸Plus)的汽车厂和轮距各自做到了4670和2688毫米,基础处于紧凑和中大型车中间的缝隙中。融合大众集团通用性一套MQB的实际与以往将根据紧凑车型服务平台加長而成的车系仍属于紧凑类型的习惯性,朗逸Plus的车系分类确实是一件烦心事!

朗逸 VS 朗逸Plus

  即然无法归类,干脆就先放到一边,将要与老款朗逸同堂市场销售的朗逸Plus在车体三围主要参数层面各自要比前面一种多了65/41/14mm,轮距长了78mm。

  前脸一部分从以往的连灯式扁平化设计四道杠的造型设计,变成了朗逸Plus的下移式五道杠扁平化设计前格珊及其具有炫酷的四边形车大灯。斜角塑框日行灯的添加和更重的不锈钢原素,彻底更改了老款朗逸一体式黑塑前杠的造型设计。车前线框一处保存一处提升,留的是机盖的人鱼线,增的是车灯正下方的眼角纹!

  因为加長的原因,围绕式的双波导线更显纤长,另外也干了提升全身肌肉感的解决,而加長后的后排座三角窗没有出現在汽车车门上。转到后尾一部分,修改关键在后尾灯造型设计和后杠一部分上,老款朗逸的圆弧带尖五边形后尾灯被挤扁为六边形圆弧带尖后尾灯,后杠则提升了一条不锈钢“担子”,肩负起了上下的四边形不锈钢尾排口,但是真实的出气口藏在这种不锈钢装饰设计后边。

  自然,这一Plus后缀名不仅反映在外型关键点上,车内饰的转变更大。最先在不会改变的中控台T型合理布局下,朗逸Plus立即承继了2017款朗逸 230TSI DSG豪华型的车内饰设计构思,仅仅将通风口下沉到中控台显示屏之中,将中控台显示屏实际操作实际操作键挪到左边,将取消了档杆前边的方式挑选功能键罢了,而且三颗旋纽上边的功能键将依据不一样车系有一定的调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朗逸Plus的新手入门版车系不愿老款朗逸那般归还一块聊胜于无的显示信息显示屏让你,只是立即用一块塑胶板取代原中控屏,板上有一个手机架。

 图中:2017款 朗逸 230TSI DSG豪华型车内饰;下面的图:2018款 朗逸 1.5L 全自动舒适版车内饰。

 图中:2018款 朗逸Plus 1.2T 标准型车内饰;下面的图:2017款 朗逸 1.6L 全自动时尚版车内饰。

  乘座和好用室内空间层面,因为加長的原因,后排座的头上室内空间;略低于老款,而膝前室内空间则有所增加。对于好用室内空间层面,除开中央扶手储物箱和背座造型设计有转变外,别的部位的置物室内空间主要表现基础和老款朗逸保持一致。最终是驱动力层面,放弃了2017款配备中的1.2T和1.6L模块,增加一台1.5L模块。之上就是说朗逸VS朗逸Plus的大概状况,下边多情竞争对手出场。

 图中:2018款 朗逸 1.5L 全自动舒适版车内饰;左&下图:2017款 朗逸 230TSI DSG豪华型车内饰。

请来竞争对手出场

  上文有述朗逸Plus的车系分类较为令人担心,再再加平台化核动力汽车核心理念变弱了以轮距和汽车厂来区划不一样车系类型的参照实际意义,因而网编在掂量后选中了车风日产轩逸(4月紧凑车销售冠军)、一汽-大众速腾和一汽丰田卡罗拉做为朗逸Plus的最后竞争对手。2款日式紧凑车以2700mm的轮距做为典型性的轮距步入中大型车但汽车厂仍留到紧凑界其他人物角色,剩下的南北方大家分别当家的主要则都落实了将“跨界营销跨整套”的对策,轮距和车辆长都卡在2650-2700mm的区段。

  而朗逸Plus要想在一众热销车系的混 战中显出其竞争能力的信心也是显而易见的,下边就来从外型规格、车内饰配备、室内空间主要表现驱动力特性四个层面来历数一下朗逸Plus的身上的这些竞争能力。

123下一页 在本页访问全篇>>(总共3页) 电脑键盘也可以换页,试一下“←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