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式宣布领克为合资企业品牌,但大多数人却认为他就是高端国产品牌。如今,沃尔沃已被吉利收购,人们更加相信它是国产品牌。由于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不卖领克的汽车,所以其他国家压根儿不知道这个品牌的车型。

比如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路虎这些品牌在中国的销量都很一般。由于大多数人还是更相信 BBA,只要预算充足,最多也就买一辆奥迪,大多数人在没有 BBA的同级别购买时才考虑第二品牌。而且领克的影响力以及定位都不像沃尔沃,所以混杂在一起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整个市场大环境就是这样,豪华品牌中,奔驰、宝马、奥迪三家独大。

当发动机通过机脚胶与车架刚性固定后,发动机摆动的幅度被限制在固定范围内,但是惯性力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机脚胶直接撞击车架。机脚胶的作用是滤除发动机振动,新车时机脚胶的滤震能力足够理想时还不能感受到明显的共振;但机脚胶的胶块一定会老化变硬变脆,一旦失去滤震能力,车辆的共振就会非常明显,噪声也会随着振动的增加而增加,在振动中行驶的发动机会更加磨损。

因此,以三缸发动机为主体的领克汽车必然会冷门,使用这种发动机绝对是态度问题。除了态度问题外,领克对自己的了解也不够,上面提到的领克为什么要推出三缸机,是因为领克与宝马1系和 MINIONE三缸车相吻合。与宝马和 mini相比,领克是全新的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企业品牌,它的影响力微乎其微,那么,相同的价格是否会让我们不顾一切地选择宝马或沃尔沃呢?
除了态度,领克的失败还包括设计上的问题

整辆车的“仿生设计”很是夸大其词,模仿保时捷多少有点像神似。另类 SUV更受欢迎,领克01采用了这种“青蛙跳”的风格,甚至有点时尚的感觉;但是应该稳重或者得体些的轿车却不适合这一风格,比如领克03的蛤蟆嘴中网感觉就是“裂口女传说”的既视感,复杂的尾部造型又是缓慢的汽配风,而领克03则把它定义为“潮我看”,但杀马特就是杀马特,潮不是这个概念。

这类花哨的设计几乎把消费者限制在“后鬼火少年”的范围之内,但这些年轻人具有消费能力的并不多,即使有,也会有一部分奔向同样花哨的日韩系车,难道领克的销量不应该低吗?总之,领克汽车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领先优势,沃尔沃 T系列发动机和自主品牌的第一款2.0T增压发动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和同级别的美系发动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由于这两款车系的发动机在极限压榨性能的前提下还没有普遍出现质量问题,但沃尔沃T4发动机使用第一代领克01时,由于调过油量过大,普遍出现油乳化现象,后期只能通过降低功率来保证稳定性,第一枪没有打出响声并留下不好的印象,领克想红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此外领克的造型也引起不少争议。虽然有点保时捷的感觉,但是你毕竟不是保时捷,再说很多人跪着长时间才站起来,看到国产豪车就说是像众泰一样模仿别人,导致领克的品牌宣传和促销工作很困难,很多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品牌。由于国产车在很多人心目中是15万以下的低端车,要想突破15万甚至20万这个天花板是很困难的,有20万预算的人,95%以上都不会再考虑国产了,而且这种国人观念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里也有很重要的一点,国人有随波逐流的习惯。如今网上很多人态度鲜明,如果想说什么车不值得买,肯定有人会说三缸车不值得买,双离合不值得买,这绝对是网上谈车最大的特点,不管你是什么型号的双离合,什么品牌的三缸车,就这几个字就经常不被看好,而恰巧领克的车几乎都跟这两个字有关。

领克品牌采用的1.5 t发动机均为三缸,匹配的变速器也均为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这两样东西都可以在网上让人喷得体无完肤,无论你的车做得怎样,无论你的车其他方面有多好,只要是三缸加双离合,基本上就已经被人判了死刑。

而豪华品牌不是你所说的奢华就是奢华,奢华品牌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有多年历史沉淀,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图腾。而领克更多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历史意义和先进技术。所以短期内令人难以接受,销售自然也就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