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陷入怪圈,越卖不动越降价,越降价越卖不动


曾经李书福说过一句话,国产车赶超合资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赶超韩系车基本上是没问题了。目前来看这句话还是非常中肯的,尽管韩系车平价低价质优的有点在国际上仍然取得不错的表现,不过在国内的形式截然相反,份额一降再降,面对国产车的冲击的确逐渐处于劣势,撑不起高溢价的车子,越卖不动越降价,越降价反而越卖不动,就这样陷入一个怪圈。

但是原因在哪里呢?我们知道,韩系车并不缺乏技术,而市场所以溃败。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就是车子虽然好,好车虽然多,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要而言之就是一个代表车型,像本田雅阁,日产轩逸,大众帕萨特,丰田的热门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一想起韩系车突然间还是想不起什么代表车型,因为韩系车的单款车型对于车主的吸引力并不大。

第二就是自降身价,降价换取市场的确是很有效的一个做法,不过随之而来也有弊端,像凯迪拉克经常降价,但是本身人家是高端品牌,因此降价的号召力很大,但是韩系车本身主打平价车,作为合资本身又要位置比国产更高的溢价,还想维持利润只能在用料上进行缩减,导致一提到韩系车就想起大塑料质感,这对品牌打击是很大的,车子本身与同价位的国产车相比也不占优势。

第三就是本身还挺高傲,韩系车很多新技术都是在海外首发,到了国内,车上用的还是落伍技术,这一点无疑是太过于高傲,像大众、丰田的技术并不输韩系车,久而久之市场就被其他品牌迅速取代了,意识到的时候显然也已经晚了。与此同时,随着国产品牌高端形象的树立,韩系车的定位在合资车中更是显得尴尬。

综合来讲,韩系车在国内发展实利,还是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对于品牌形象也不是很讲究,譬如大众这么知名的品牌,还是不断推出辉腾、途锐等高端车来撑场面,丰田、本田等车子也经常玩赛车,面子比脸盆还大,而韩系车的定位则是普遍较低,导致品牌想象上不去,加上价格降低的影响,车子品质又太粗糙,自然会受到市场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