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中好似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一款,既能在合资死守多年的15万+以上市场实现“走量”,还能一改中国品牌“堆砌感”历史形象的爆款SUV了。

近日,吉利汽车发布了今年7月份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7月,吉利汽车再度以9.93万辆的领先姿态领跑中国乘用车品牌。在整个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以集体性的攻势,攻破合资高墙的竞争氛围下,吉利汽车在7月20日上市的星越L,成为了这一攻势下的“爆点”。
官方数据显示,由星越L、星越S、星瑞三款“星”字辈车型组成的中国星系列,在7月份累计销售新车1.82万辆,其中星瑞继续保持月销过万的输出,星越L则在10天销售6000+。

尽管这其中不乏此前预售开启以来,订单大批量转化的因素,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途观L、本田CR-V、RAV4荣放和奇骏等合资老炮儿的封锁下,星越L在存量有限,且群狼环伺的竞争市场中,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可以说是刷新了目前中国品牌SUV 10天销量记录。
并且,要知道的是,在合资劲敌们15-30万之间的价格差跨度之下,星越L的销量占比中,高配车型销量集中度非常高,占比高达62%,全系车型的平均成交价高达17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星越L还进一步真正践行了当初承诺的“价值战”,以“产品的高价值”在合资品牌盘踞的15-20万市场之中站稳了脚跟。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不得不称之为一个长足的进步。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品牌逐渐积累口碑,加速“高端化”进程,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距离正在不断缩小,但是不得不承认还有,长期以来的“高性价比”策略却也拖慢了整体“向上”的进程。
就拿紧凑级SUV市场来说,翻看乘联会的销量榜单就可以看出,包括哈弗H6、长安CS75、比亚迪宋、博越等热门自主SUV,与丰田RAV4、本田皓影、CR-V、等热销合资SUV,虽然都有着不小的规模体量,但是在价格层面,双方似乎却是以“15万”为楚河汉界,各自为营。

截至目前,在15万以上的细分市场中,几乎很难找到既能打,又能走量,还有着持续性稳定输出的中国品牌车型。所以说,如果基于这个维度来说,便不可否认星越L的价值意义。
首先,从17万元的成交均价来看,星越L突破性做到了,让市场主动“承认并接受”中国品牌紧凑级SUV可以跨入15万-20万的价格池,打破了以往自主紧凑级SUV为了市场成绩,相对保守的竞争规律。而这,也是星越L敢别人之不敢为的关键一步。
其次,从星越L主销车型为中高配车型的比例来看,星越L的确做到了以产品价值的越级,打入了合资品牌的腹地。
撇开全系2.0T发动机这一关键性卖点不谈,单单是从采用了最强车规级高通骁龙8155芯片的吉利银河OS系统、可实现25.6英寸AR-HUID四屏联动的最大智能座舱、5G-AVP智能无人泊车、FOTA升级等智能化竞争力来说,星越L的确强大到不太像是一款传统能源汽车。

最后,再从星越L目前已经突破3万的订单量来看,星越L产品力兑现为销量实绩的空间还非常巨大。事实上,早在有着同样打法的星瑞身上,就足以看出这种用产品价值错位打击策略的正确性和延续性。更遑论到了星越L身上,这种错位打击还进一步成熟进阶。
所以说,即便正式进入市场竞争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在合资劲敌林立的15万+市场上,星越L却已经让市场看到了中国品牌的身影。单单是从这种速度的形成来看,就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