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中国最成功的品牌是哪家,莫过于大众汽车,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牢牢占据乘用车销量的前二名,远超其他品牌。但要说中国最赚钱的汽车企业是哪家,可能就不是大众了,而是一汽和上汽。上汽占了50%的大众汽车股权,而一汽则占了60%的一汽大众股权。换句话说,在中国销售大众汽车赚得的利润,大部分被上汽和一汽拿走了。除此之外,上汽还拥有上汽通用50%的股份以及上汽通过五菱50.1%的股份,一汽还拥有一汽丰田50%的股份。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国外品牌,但实际上这些品牌都在给一汽和上汽打工,为后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中国在引入合资品牌的时候,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利益,要求外国品牌的股权不得超过过50%。但是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国外品牌早就不乐意了,中国品牌的股权过高,导致国外品牌的利润低下。有一些比较强势的品牌,把中方的股权收购了一些,以宝马汽车为例,从华晨手中收购了部分股权后,股权比例由原来的50%上升到了75%,换句话说,现在华晨宝马是宝马当家。
其实大众何尝不想如此,奈何一汽和上汽相对强势,不好下手。至于一汽和上汽的造车实力如何,看看这些年旗下自主品牌的发展大家就明白了。这些品牌要钱有钱,有人有人,但是无论哪一个,都比不上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如果是其他品牌,销量不好的唯一结果就是倒闭,但这些品牌销量再差都仍然坚强活着,用通俗一点的话说,有一个好爹,亏的这些钱,都是毛毛雨。市场上这样的品牌多了,实际上是不利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的。
国家层面对于汽车产业也在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没有了股权限制,可以实现100%的外资控股,特斯拉就是一个例子。大众既然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拿不到更多的股份,趁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的时候,跑到江淮大众拿股份。大众能够带着江淮发财,江淮自然没话说,股权少一点就少一点,因此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大众占比75%。25%的股权比例,似乎成了一个行业潜规则,无论是华晨,还是江淮,都是这一比例。
从2021年8月份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突破了30万了大关,创新了新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将会不断下探,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而像海南这样的省份,若干年后只能销售新能源汽车。
有朝一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超过传统的燃油车,这也就意味着一汽和上汽躺着赚钱的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就像今天的华晨汽车一样。大众这样干了,那么通用和丰田,会不会也这样干,看似辉煌的一汽和上汽,倾倒或在一瞬间。一个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靠着合资品牌输血没有尽头,俗话说得好。有的企业已经把奔驰母公司给收购了,有的企业还在想着今年能从合资公司分多少钱,这差距似乎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