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在杭州一4S店买了辆广汽传祺M8,选择了尊贵版,指导价239800,属于次顶配。
然而开了两天发现车子是经4S店改装的低配车型,售价为17万9800,只是多了些配置。他要求4s店退车遭到拒绝,于是联系记者协调。
王先生介绍:懂车的朋友都说这车就是179800改装的。因为后视镜自动关闭功能没有,定速巡航也没有。
买的是次顶配,到手的竟然是低配,在官网查看尊贵版是配置车头雷达,但是这辆车没有;标配是分段式全景天窗,这辆车没有;标配是真皮方向盘,这辆车没有。电动折叠后视镜,变成手动,车上的多项配置都和尊贵版不匹配。
在购车合同上,王先生发现了问题,王先生诉说:合同上写有238900,在我们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加了豪华制定版。官网上只有豪华版,没有定制版,所以是他们加上去的。
这款所谓豪华定制版指导价跟王先生想买的尊贵版一样也是239800,在官网上的确没有这个配置,有一款比较接近的叫豪华版,是这款车型最低配,售价是179800元。
不过,王先生这辆车比最低配却多了一些配置。
王先生介绍:在里面加了一些东西进去,是4s店加装进去的,不知道加装的是原装的还是改装的配件,比如加了360倒车影像,后尾电动门,这个都是加装上的。
王先生认为4s店把一辆低配车当作次顶配卖给他,为了掩人耳目加了一些配置。
王先生介绍:因为不加装上去,忽悠不到这个价钱,我认为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低配的东西加装些东西当高配卖给我,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果不加装一眼就看得出来,就没有办法欺骗消费者。
明明付了高配的价钱,买到的确是4s店改装的低配车,王先生认为这就是欺诈。
王先生介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拿低配的车改装一下,以高价卖给我,这很明显就是欺诈我。现在的诉求是要么退车,要么就换我想买的那款车。
王先生说的情况是否属实?记者和王先生来到这家4s店,见到了总经理申先生,他承认卖给王先生的车的确不是尊贵版。
申先生介绍:这款车我们叫领袖豪华定制版。
记者回应:但是在官网以及厂家给的M8参数里面没有看到定制版,只有豪华版,请问豪华版和豪华定制版的区别是什么?
申先生回应:豪华版就是刚入门的车型,原价是179800元,是最低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店端进行了升级。
王先生想花239800买高配车型,可是到手的却是4s店改装的低配车,那么4s店算不算是欺诈呢?
记者问申先生:有没有告知他这车属于什么车型?
申先生回应:我们给他介绍车了,车辆的一些功能、亮点、配置。
记者回应:有没有跟消费者介绍这辆车的部分配置是4s店自行加装的这个细节?
申先生回应:我可以确定一点的是配置我们肯定都说了,我们也说这款车是豪华定制版。其中有一项配置叫印花地板,其它我不能确定有没有说。但是印花地板这一点我肯定销售顾问说了。
王先生回应:
他根本就没有说这个是定制改装车,我就是买这个239800的车,买到的却是定制179800的车,加装上去的,我怎么可能买这种车?
他所说的地板,我们简单理解就是我买什么样的车都可以去装这个地板,让我去选地板,我去选一下也很正常。
现场王先生提出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改装车,可是合同中没有体现。
王先生诉说:你这个179800改装车,为什么不在后面加一条说加装了多少东西?加装的东西是什么厂家出的?什么配件?为什么不给备注一下?
记者也说:我们只看到了印花地板的标注,对于其它配置在合同里没有体现。
申先生回应:这个是的,我们工作上面、服务上面是有瑕疵的,这个合同上面也有漏洞和瑕疵。我们可以表明这个定制豪华版已经包括了这些内容。
4s店承认销售过程存在瑕疵,但是坚持认为王先生购买车辆时就知道是定制版车型,这一点在发票上就看得出来。
申先生介绍:他交款以后我们开了发票,如果说冲的是239800大师系列尊贵版来买车,那不应该开23万多的发票吗?而我们开的发票就是17万多,剩下开得是装潢发票。
对此王先生反驳当时自己疏忽,没有注意到发票上的这个细节。但是他想买的是高配车型,4s店给了他一款低配,这就是欺诈。
申先生回应:肯定是不存在欺诈行为的,这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是销售一台销售过的二手车,也不是销售一台有问题、有安全隐患的车。
4s店否认欺诈,但是承认存在不足,愿意赠送3年免费保养以及一定的现金补偿。
申先生解释:销售顾问在介绍产品时,没有做一些相应的明示,我们在服务上肯定是有瑕疵的,作为服务商来说有义务,也非常愿意承担一些弥补客户心情上的一些损失。
然而王先生的要求是退车或者换一辆他想要的尊贵版车型,这一点在法律上有没有支撑?记者联系了律师。
律师介绍:消费者是享有知情权的,对知情权没有履行充分,没有把该说的说清楚,因为4s店毕竟是专业的汽车销售机构,是否是因为双方存在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并且给他造成损失,他可以申请法院把原来的买卖行为撤销掉,他得有证据证明双方存在重大误解。
律师认为4s的行为很难认定欺诈,王先生可以以重大误解为由申请撤销合同,真对此事,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此事。
另外4s店销售改装车型行为,记者也向厂家进行反映,对方表示会向上汇报。
这件事由于双方没有退让,还没有一个圆满结果,双飞还需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果,王先生只能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利益。
由于4s店没有充分说明车的信息,导致王先生买到了低配车,沟通存在问题,但是4s店认为这是正常的销售行为,在消费者看来就是一种套路。
王先生当时买车没有仔细解读购车合同,没有判断发票为什么是两份?导致买了发生这种情况,也是遗憾。
以后买车最后带懂车的朋友帮忙,也是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