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环境来说,目前汽车的质量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拿最新出台的年检政策来说,开十五年已经不会强制报废,只有开够六十万公里才会引导报废。如果车辆质量不够好,国家层面是不会出台这种政策的,若是感觉车辆质量确实比以前差了许多,那也是有可能的。在90年代的时候,一台桑塔纳可以卖十几万,利润及其丰厚,随着国产车的发展,90年代卖十几万的桑塔纳,现在不到十万块钱就能买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的现在,虽然生产力进步了,很多零部件的价格下来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车企迫于成本压力,开始搞些减配的套路来忽悠消费者。
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众速腾断轴,帕萨特断A柱,途观L断A柱等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厂家简配。就拿大众的捷达VS5来说,这是一台紧凑级SUV,全系标配大众EA211 1.4T加七速干式双离合的动力组合。但是价格十万不到,顶配十二万,性价比那是相当的高。但是这么一款性价比高的车,在看不见的地方简配严重。比如发动机舱的隔音棉没了,导致发动机噪音得不到抑制,车主就会觉得发动机噪音大。比如车窗四门的隔音棉也没有,高速行驶的胎噪,风噪就毫无保留的进到车厢内,NVH隔音做的稀烂。
除了这些,这车前后防撞梁的厚度,强度以及覆盖面积都处于排名靠后的位置,安全性只能说是及格,如果真被中保研拿去碰一下,成绩不会好到哪去。现在车企简配之风导致车辆质量没有以前好,基本逻辑就是三大件没问题,但是消费者看不见的东西,能减就减,很多零部件的寿命都没有以前好,质量肯定跟着差了。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术语叫做“计划性报废”,意思是厂商故意把产品做的更差,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刺激消费者更新换代,购买更新的产品。现在我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增换购”的阶段,意思是很多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买车,买新车要么是换掉旧车,要么是再给家庭增加一辆车。这样一来,车企为了维持利润,除了不断推陈出新,搞些改款车,换代车来刺激消费者换车买车外,还对车辆质量本身进行控制。
比如很多车企在三包书上面明确标识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基本是三年或者六万公里,或者更长的质保。但是除此之外,像蓄电池,雨刮器,座椅,车机显示屏,空调系统等零部件,基本就一年的保修期。虽然很多零部件不可能真的用了一年刚出保修期就坏,但是不可能用一辈子,总有要坏的时候。如果坏了,现在汽车修车不是修,以换代修,成本太高了,很多人修到心烦,还不如直接换新车划算。这样一来,车企的目的就达到了,利润就保住了。
去年美国J.D公司发布的质量榜单一出,很多人哗然,因为美国道奇品牌质量排到了第一名。道奇是美国一款肌肉车,比较冷门,质量以前并不是多好,排名也靠后。这次突然排到第一,很多人分析是道奇这车定位过于复古,很多新技术没用,车机也非常原始。这点在汽车科技化,涡轮化,自动化的大潮中,非常占优势,因为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毛病,简单的东西反而质量稳定。作为对比,以科技,新潮自居的特斯拉,排名直接垫底,质量水平令人大跌眼镜。
以前的车,用的都是很简单的技术,比如自然吸气发动机,手动变速箱,很简陋的车机,也就听个收音机的水平,像倒车影像,雷达,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多档位变速箱这些基本没有。比如现在的桑塔纳,捷达,或者五菱宏光,比亚迪F3等车,依然可以算皮实耐用的车,原因就是这些车发动机技术老旧,配置也极低,很多配置和高科技都没有。很简单的道理,技术越复杂,出问题的几率就越大,一环扣一环容易搞出更多问题。如果技术老旧,配置简单,或者直接给个手机支架代替车机,那么没有太多东西,自然不会出问题,质量水平也大大提高。总得来说,现在的汽车质量比以前还是好多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玩套路,消费者还是玩不过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