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都争相做宣传,为什么不直接宣传三大件呢?


众所周知,现在的国内车企,基本都在争先恐后做宣传,比如长安的蓝鲸NE,是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平台;SAIC的蓝芯系列和吉利的CMA平台、奇瑞首款自主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等等,生怕是会有人不知道,在自主研发的这条道路上,国产品牌走了不同的路线。

其实,有的是致力于收购和资本的运作;有的是采取了合作研发的模式;还有些是采用了委托研发的方式;有的通过并购脱离技术壁垒等等。其实车辆的生产的成本和用车的体验,主要还是体现在三大件这块,而这也一直是各大车企宣传的重点。

那么,为什么国产车基本不宣传自己的三大件?是不是国产车的三大件质量不好?众所周知,汽车的三大件指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而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三大件关系到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变速箱就是车辆的动力大脑,那么底盘就是车辆的经络。

而现在大部分的人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认识,还是认为合资车比国产车好,但其实和大众丰田的大部分车型一样,都是减配的,而这些品质也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在20万以内的车型当中,国产车比合资车要好一些,当然,这些也只是个别品牌。

但在高端车的领域,国产车是无法和合资车相比的。当然,技术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逆向山寨是没有独立技术的,就像中国的芯片一样,必须由人来控制。比如发动机,大部分的国产品牌都是从零开始的时候,都是用三菱的发动机。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国产品牌都是从国外的公司采购的变速箱,比如爱信、麦格纳-格特拉克就很常见。就拿底盘而言,国产品牌也是从模仿外资或合资车的底盘开始的,比如,哈弗H6这款神车的底盘,就是用CR-V底盘逆向开发出来的。

虽然,我们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但在质量上,我们未必能达到别人的水平。当然,这需要全产业链的升级,也不是只有变速箱企业升级设计制造水平就能解决的。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主要占据了一部分中低端的市场。

严格地来说,这部分的市场是一个利润比较低的板块,所以,既然是低利润,那么变速箱厂反向提供的后续研发能投入的资金肯定是有限的,整个市场还不是很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同时,在车辆底盘调校的基本功方面,国产车是无法和进口车、合资车相比的。

以吉利汽车为例,虽然沃尔沃等厂商,在底盘调校方面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优化,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因素,生产出来的汽车底盘性能仍然无法体现出优势。所以,宣传时不会强调底盘的性能,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国产品牌中,涌现出了一批车企,如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在三大部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8年以来,车企在做营销的时候,已经非常强调三大块。例如,吉利和沃尔沃开发并构建了CMA架构,在推广基于这种架构的模型时,他们非常强调三个主要部分,比如长安汽车在2019年也有大动作,推出蓝鲸动力这个品牌,现在已经成为其爆款车型的保障。

相对于合资的模式,自主品牌在三个部分没有技术优势,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确实是个短板。但是从整车销售的角度来看,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另外,很多品牌还在采购别人淘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根本没信心。

总之,作为国产车的车企,扬长避短的道理其实是懂,所以国产车三大件的质量不是不可以,只是国产车在宣传上善用其长,避其短。为了突出自己的亮点,他们避开三大部分作为宣传点,寻找合资车之间的差异来宣传自己,提高认知度。

综上所述,为什么大家都能意识到国产车很少宣传三大件?其实答案是,三大件至今仍是国产车的软肋,虽然是弱而不是缺点,说明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国际车企相比,我们还需要迎头赶上。

因为,技术是可以买的,也可以突破,还可以合作的,所以在经验和车辆的操控方面,还是需要时间、经验、市场反馈等等来逐步积累,然后改进和提高。有些东西可以跨越时间和金钱,但有些东西不能一步一步走出来,而这就是最大的壁垒。